新闻学在职研究生可以参加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考试,以获得硕士学位。在不到两个月的备考时间内,考生在复习教材之余,也要做相应的试题练习,才能顺利通过考试。下面是在职考研网老师为大家准备的相关习题,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考生须知
1. 本试卷满分100分。
2. 请考生务必将本人准考证号最后两位数字填写在本页右上角方框内。
3. 第一题、第二题的答案一律用2B铅笔填涂在指定的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或答题纸上的答案一律无效。
4. 在答题卡上正确的填涂方法为在答案所代表的字母上划线,如[A] [B] [C] [D]。
5. 其它题一律用蓝色或黑色墨水笔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按规定要求作答,未做在指定位置上的答案一律无效。
6. 监考员收卷时,考生须配合监考员验收,并请监考员在准考证上签字(作为考生交卷的凭据)。否则,若发生答卷遗失,责任由考生自负。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30分)
1.《察世俗每月统纪传》 2.王韬
3.红中社 4.新闻价值
5.新闻背景 6.舆论
7.电视述评 8.主持人评论
9.广播语言 10.广播通讯
二、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新闻选择的定义和类型?
2.修改新闻稿时要注意的问题主要有哪些?
3.网络言论的特点主要有哪些?
4.广播电视的传播特点主要有哪些?
三、分析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是怎样对私营新闻机构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
2.结合实际,谈一谈新闻传播为什么要快捷?
四、实务操作题(30分)
请将下列材料改写成一则300字左右的消息,导语(含标点)不得超过55个字(12分)
(其中导语7分),并制作一条复合型标题(含主题和辅题,5分),并为其配发一篇300字左右的小言论(13分,其中标题3分)。
4月27日,记者在接到报料后赶到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并见到了被打的林莉红教授,但因多方原因,林莉红本人不便接受采访,由其学生及同事代为介绍情况。
据林莉红的研究生刘欣琦介绍,4月23日下午约3时40分,当天林莉红有一堂学术讨论课,课间休息时,林老师到楼上找一位老师聊天,"过了好长时间还没下来,我们就跑到楼上,在一间办公室看到林老师,她的脸肿了,在那里哭。"原来,当天下午课间休息时,林莉红来到法学院赵钢老师办公室与其谈事情,"突然,法学院副教授陈少林冲进办公室,对着林老师的右脸就是重重一拳,林老师眼镜被打飞了,人当时就晕过去了。""随后,陈少林还要继续动手,赵钢老师冲上来抓住他的胳膊,并从背后把他抱住,推到门外的走廊上。当时陈少林说了'他不想活了'之类的话。"随后林莉红被送往医院,医院初步诊断为"外伤引起的血管痉挛"。
刘欣琦说,今年4月6日,陈少林"就用脚踹过环境法所一位老师的门,那位老师也是评审委员会的成员之一。当时他声称要同归于尽,那老师说'你来呀你来呀',后来陈在外面骂那个老师是男婊子"。
在拨通了陈少林的手机后,陈少林对此事却表示否认。记者就此事与武汉大学法学院院长肖永平及武汉大学党委副书记骆郁廷等人有过接触,其均表示"不接受采访"。据林莉红熟人介绍,事发后,校方一直在协调善后,准备给陈少林以记过处分,但对此处理意见他表示"不能让人接受"。武汉作为中国十大名校之一,出此恶性事件,欲仅以记过处分解决,想必难平众怒,最为中国高学府的表率,在师资力量中出现如此"为人师表"的典范,真是令人汗颜,职称评价机制中的漏洞百出、"灰色交易"现象何时整改,值得相关专家深思。
据介绍,武汉大学法学院副教授陈少林今年47岁,打人原因是"没能评上教授职称",而48岁的林莉红是评审委员会成员之一。林的一名熟人介绍,在这次评审之前,陈少林曾透露过"年龄大了,再不评上就没机会了"之类的意思。这次没评上教授,据林的熟人介绍,陈也曾在公开场合声称,"要对评委会的人一个个收拾,从林老师开始。"
这次评比,与陈少林竞争的有同学院的孙晋和项焱。其中孙晋在2005年11月破格晋升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中国经济法学研究会理事、湖北省经济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兼秘书长、亚洲竞争法协会理事。曾在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法学院做访问学者,公开发表论文80余篇,独著和主编6部,参编5本,主持纵向横向课题10余项。三人当中他的实力最强,当选几乎没有异议。
根据学院网站资料显示,项焱1971年生于贵州贵阳,本硕博都就读于武汉大学。1996年7月开始在武汉大学法学院任教,之前曾在贵州教育学院任教两年。
出生于1965年的陈少林是湖北武汉人,1994年6月获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硕士学位,2008年获四川大学博士学位,1994年7月至今在武汉大学法学院任教,并在湖北警官学校兼职教授。
按照《湖北省教授和副教授职称评审条件》,申报晋升教授职务任职资格,必须具备条件之一便是要在公开出版的学术刊物上发表独撰或为第一作者的高水平学术论文,专业课教师十五篇以上,公共基础课教师十三篇以上,其中,在权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专业课教师六篇以上,公共基础课教师五篇以上。
按照学术论文的发表数量和质量来评职称,这也是目前考量大学老师学术能力的主要标准,一直以来也因为拉关系买稿等负面影响而备受争议。
搜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其中陈少林发表论文12篇,集中于《法学评论》(武汉大学主办)、大学学报(《江汉大学学报》、《湖北社会科学》)。项焱9篇,集中于《法学评论》、《求是》、《求索》。从这一点看,两人旗鼓相当。
从教学上来讲,项焱2001年获法学院教学成果三等奖;2003年获武汉大学教学成果奖;2003年获武汉大学集体教学成果一等奖;2005年获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07年获武汉大学优秀导师;而陈没有介绍。在评师网上搜索陈少林,获得的好评指数为3.7分,项焱的好评指数为4.6分。
从出国经历上来看,项焱2004年4月赴泰国参加"正当程序研讨会"。2001年9月至12月,赴美国参加人权奖学金培训项目。2003年3月至4月,赴美国参加诊所教师交流培训。2005年8月-2006年7月,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做访问学者,也是美国公益法研究所研究员。而陈少林没有这样的经历介绍。
对于陈少林打人事件,有网友评论说:"陈少林副教授的做法的确有些过激,身为硕士生导师,本应起学术带头作用,成为学生心中仰慕的标杆,而如今此事一闹,往日声誉不在,昔日威严何存。"
也有网友认为:"看了陈少林,觉得很替他悲哀,拥有那么好的学术优势和天然条件,评不上教授只会认为社会黑暗,还报复评委。有那功夫还不如多沉下心来检讨一下自己,自己学术做的怎样,为人处世怎样。"
下一篇:同等学力经济综合模拟训练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