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程性质
国际经济学是一级学科理论经济学下的二级学科,是国务院学位办规定的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经济学综合考试课程之一。
国际经济学以国际经济关系为研究对象,它主要探讨各国之间商品、服务的交换和国际间资本、劳动力的流动的动因和影响,以及各种国际交易活动所引起的国际收支问题。在内容体系上,国际经济学包括微观部分和宏观部分,这两大部分在名称上通常又分别被称为国际贸易理论和国际金融理论。
该课程的教学对培养与训练学生经济学思维方式,提高其综合素质和能力有重要意义。国际经济学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应用经济学的分析方法,掌握开放条件下经济学的基本理论,能够应用理论观察和分析国际经济问题。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理论基础。
二、课程要求
系统了解国际经济学中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熟练掌握国际经济学中的主要分析方法和基本模型;在掌握基本原理的基础上,能够对国际经济中的一些主要现象、历史演变和发展趋势有一个总体的认识和理解。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对国际经济学的整体体系有一个明确的把握,并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理论基础和应用能力,培养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对那些日后将从事对外经济活动的人士,希望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能不同程度地提高他们的实际工作能力,为我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发展服务。
三、考核方式
(一)考核形式:笔试、闭卷
(二)答题时间:100 分钟
四、题型结构(满分为 100 分)
(一) 名词解释(占 20%,共 4 题,每题 5 分)
(二) 简答题(占 50%,共 5 题,每题 10 分)
(三) 论述与计算题(占 30%,共 2 题,每题 15 分)或,
(一) 选择题(占 20%,共 5 题,每题 4 分)
(二) 简答题(占 60%,共 6 题,每题 10 分)
(三) 论述题(占 20%,共 1 题,每题 20 分)
五、主要参考书目
(一)多米尼克萨尔瓦多,《国际经济学》(中译本),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二)黄卫平,《国际经济学学习指导》,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三)黄卫平、彭刚,《国际经济学教程(第二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六、考核内容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节 国际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经济增长的自然过程
1.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2.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发展脉络
3.国际经济的产生
二、国际经济学是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发展的结果
1.经济目标与福利
2.封闭经济与开放经济
3.国际经济学的产生
三、国内经济与国际经济的异同
1.经济运行主体的异同
2.经济运行目的的异同
3.经济运行范围的异同
4.经济运行机制的异同
5.经济交流方式的异同
第二节 国际经济学的对象与结构
一、国际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1.资源的国际配置
2.福利的国际最大化分析
3.国际经济活动往来的内在联系二、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对象1.国际贸易纯理论研究
2.国际贸易政策研究
3.国际收支研究
4.外汇理论研究
5.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研究
6.跨国公司研究
7.经济发展研究
8.经济一体化研究
9.开放经济的宏观调节研究
10.经济全球化与国际经济秩序研究
三、国际经济学的分析方法与特点
1.宏观与微观相结合
2.静态与动态相结合
3.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4.局部均衡与一般均衡相结合
5.理论与政策相结合
6.吸收与评价相结合
第二章 国际贸易纯理论
第一节 斯密的绝对利益学说
一、斯密绝对利益学说的基本内容
1.斯密绝对利益学说的基本概念与内容
2.斯密绝对利益学说的简单数学说明
3.斯密绝对利益学说的图形解释
4.斯密绝对利益学说的其他有关叙述二、对于斯密绝对利益学说的评价
1.从国际贸易实际出发的评价
2.从劳动价值论出发的评价
第二节 李嘉图的比较利益学说
一、李嘉图比较利益学说的基本内容
1.李嘉图比较利益学说的假设前提
2.李嘉图比较利益学说的基本内容3.李嘉图比较利益学说的简单数学说明
4.李嘉图比较利益学说的图形解释
5.李嘉图比较利益学说的其他有关叙述(多国与多种产品模型) 二、对于李嘉图比较利益学说的评价
1.从国际贸易实际出发的评价
2.从劳动价值论出发的评价
3.我国理论界对比较利益学说的认识与评价三、比较利益的分解
1.得自贸易的利益
2.得自分工的利益
3.利益的合成分析与评价
第三节 国际贸易价格的确定
一、相互需求方程式
1.相互需求方程式的基本内容和简单数学说明
2.相互需求方程的图形解释
3.相互需求方程式均衡的条件及对其评价二、提供曲线及其分析
1.贸易无差异曲线
2.提供曲线的作图及说明
3.国际贸易的均衡条件分析
4.对提供曲线的评价
三、贸易条件与出口的贫困增长
1.贸易条件与出口的贫困增长的图形分析
2.出口贫困增长的条件与案例
3.出口贫困增长的政策含义及对其的评价
第三章 国际贸易的现代与当代理论
第一节H—O模型及其分析
一、H—O模型的基本命题
1.H—O 模型的提出与模型要解决的问题
2.H—O 模型的假设前提
3.H—O模型的基本命题分析
二、H—O模型的基本内容
1.H—O模型的基本内在逻辑关系
2.H—O 模型的数学公式推导证明
3.要素价格均衡及其分析三、对 H—O模型的评价
1.H—O模型与比较利益学说的异同点
2.H—O模型的政策含义与案例分析
3.对 H—O模型的评价
第二节 列昂惕夫反论及国际贸易新要素理论
一、列昂惕夫反论
1.列昂惕夫反论的提出
2.列昂惕夫反论的基本内容
3.围绕列昂惕夫反论展开的争论二、国际贸易新要素理论
1.人力资本说的基本内容与评价
2.R&D 学说的基本内容与评价
3.信息贸易理论的基本内容与评价三、国际贸易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1.国际贸易技术差距论的基本内容与评价
2.国际贸易产品生命周期学说的提出与假定前提
3.国际贸易产品生命周期学说的基本内容
4.国际贸易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图形说明
5.国际贸易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动态意义
6.对国际贸易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评价
第三节 国际贸易的当代理论
一、产业内贸易理论
1.产业内贸易理论的提出与假设前提
2.产品的同、异质性
3.同质产品的产业内贸易
4.异质产品的产业内贸易
5.需求偏好相似论
6.规模经济的贸易利益
7.产业内贸易水平的衡量指数
8.对产业内贸易理论的评价二、政策贸易理论
1.战略政策贸易理论
2.贸易扭曲理论
第四章 国际贸易政策分析
第一节 国际贸易的关税分析
一、小国进口关税的局部均衡与一般均衡分析
1.关税的概念
2.小国进口关税的局部均衡的图形分析
3.小国进口关税的几种经济效应与福利分析
4.小国进口关税一般均衡的图形说明
5.贸易均衡条件分析与评价
二、大国关税的局部均衡与一般均衡分析
1.大国在国际贸易条件下的总供给曲线2.大国进口关税的局部均衡的图形分析
3.大国关税的几种经济效应与福利分析
4.大国关税一般均衡的图形说明
5.贸易均衡条件分析与评价
第二节 国际贸易的非关税壁垒分析
一、进口配额分析
1.国际贸易中进口配额的概念
2.进口配额局部均衡的图形分析
3.进口配额的经济效应
二、进口配额与等额关税的比较分析
1.进口配额与等额关税的图形分析
2.进口配额与等额关税的政策含义比较
3.对进口配额的评价
三、反倾销与反补贴分析
1.倾销的界定
2.倾销的危害性
3.倾销的图形分析
4.反倾销的经济效应分析
5.补贴与反补贴的图形分析
第三节 幼稚产业的保护
一、贸易保护主义的理论基础
1.李斯特的贸易保护理论
2.新贸易保护理论
二、幼稚产业的保护分析
1.幼稚产业的定义(M—B—K 标准)
2.幼稚产业发展的局部均衡分析
3.幼稚产业发展的一般均衡分析
4.保护幼稚产业的政策含义与评价三、关税的有效保护率
1.关税保护与关税的有效保护
2.关税有效保护率公式的推导与计算
3.关税有效保护的政策含义与评价
第五章 国际收支分析
第一节 国际收支与国际收支表
一、国际收支与国际收支表
1.国际收支的基本概念
2.广义与狭义国际收支
3.国际收支表的构成(经常账户、资本和金融账户、国际投资头寸) 二、国际收支表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
1.国际收支表各项目之间的关系
2.国际收支的盈余与赤字
3.国际收支状况的含义与经济分析
第二节 国际收支的调节
一、国际收支的失衡
1.一国国际收支失衡的含义
2.一国国际收支失衡的经济影响
二、国际收支失衡调节的若干理论
1.弹性法
2.吸收法3.货币法
三、国际收支失衡的调节措施
1.外汇管制
2.调整国际收支失衡的其他政策措施
第六章 汇率决定的一般理论
第一节 外汇与汇率
一、外汇定义及其作用
1.外汇的概念
2.外汇的作用
3.国际储备与最佳外汇储备规模二、汇率定义与汇率的标价法
1.汇率定义
2.汇率的标价法
3.汇率的多种表现形式
第二节 汇率决定的若干理论
一、汇率决定的传统理论
1.铸币平价说
2.国际借贷说
3.传统购买力平价说
4.汇兑心理说
二、二战后汇率决定的理论
1.流动资产选择说
2.目标汇率说
3.货币主义的汇率理论
第三节 汇率决定的一般理论内容
一、一价定律与购买力平价理论(PPP 法)
1.同一价格律
2.不同国家中利率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3.非贸易商品不符合购买力平价时的平价公式
4.贸易商品也不符合购买力平价时的平价公式
5.实际汇率分析与评价
二、利息平价与远期汇率的决定
1.货币的内在价值
2.费舍效应与国际费舍效应
3.不考虑通货膨胀条件下的远期汇率决定公式
4.升水(贴水)公式的推导
三、购买力平价法(PPP 法)的实际应用
1.购买力平价法在国际经济中的应用
2.购买力平价法应用的案例分析(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
3.购买力平价法应用的评价
第七章 要素的国际流动
第一节 资本国际流动及其经济效应
一、资本国际流动
1.资本国际流动的动因
2.资本国际流动的主要形式
3.国际资本的直接投资与间接投资二、资本国际流动的经济分析
1.资本国际流动的图形分析
2.资本国际流动的福利分析3.国际资本流动的政策含义三、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1.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的提出
2.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的基本内容
3.对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的评价
第二节 劳动力国际流动及其经济效应
一、劳动力国际流动
1.劳动力国际流动的原因2.劳动力国际流动的形式
二、劳动力国际流动的经济分析
1.劳动力国际流动的图形分析
2.劳动力国际流动的福利分析
3.国际劳动力流动的政策含义
第三节 技术转移及其经济效应
一、技术的国际转移
1.国际技术转移的动因2.国际技术转移的形式
二、国际技术转移的经济分析
1.技术转移的新古典价格刺激模型
2.中性技术进步说
3.技术转移的周期理论
4.国际技术转移的政策含义
第四节 国际要素转移的其他经济效应
一、两缺口模型
1.缺口的概念
2.两缺口模型
3.两缺口模型的政策含义二、外资引进的经济分析
1.国际因素的恶性循环
2.最佳外资引进分析
3.债务指标及其政策含义
4.案例分析:20 世纪 80 年代的拉美债务危机
第八章 宏观经济的内外均衡
第一节 国际传导机制
一、国民收入模型的扩大
1.简单开放国民收入模型
2.加入商品、资本、劳动力流动的扩大的国民收入模型二、国际经济非均衡传导
1.国际商品流动的非均衡传导
2.国际资本流动的非均衡传导
3.国际劳动力流动的非均衡传导
4.国际信息流动的非均衡传导
三、国际经济非均衡传导的案例分析
1.1973--1974 年的世界经济衰退
2.1997--1998 年的东亚金融经济危机
第二节 贸易乘数理论
一、宏观经济学中的乘数理论
1.乘数理论的提出
2.乘数理论的公式推导
3.乘数的政策含义二、贸易乘数
1.贸易乘数理论的提出
2.贸易乘数的公式推导3.贸易乘数的图形分析
三、贸易乘数的政策意义
1.贸易乘数的政策含义
2.回应的贸易乘数及其政策含义
3.对贸易乘数理论的评价
第三节 宏观经济的对内与对外均衡
一、经济的宏观目标
1.宏观经济的四个目标
2.经济的对内与对外均衡
二、宏观经济内外均衡的经济分析
1.汇率与 BOP 曲线的关系
2.IS—LM—FE 分析
3.内外均衡的斯旺图分析
三、宏观经济内外均衡的政策分析
1.开放条件下的财政、金融与汇率政策
2.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及政策搭配
3.蒙代尔—克鲁格曼三元悖论
4.固定与浮动汇率下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第九章 经济一体化与国际经济秩序分析
第一节 经济一体化分析
一、关税同盟与经济一体化分析
1.关税同盟的提出与发展
2.国际贸易的次优理论:贸易创造与贸易转移二、关税同盟的经济分析
1.关税同盟的图形分析
2.关税同盟的福利分析3.关税同盟的政策含义三、最优货币区分析
1.最优货币区的提出
2.单一货币的收益分析及其评价
3.单一货币区的成本分析及其评价
四、经济一体化的经济与案例分析
1.经济一体化的经济分析
2.经济一体化的案例分析
第二节 国际经济组织及其作用
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及其作用二、世界银行(World Bank)及其作用三、世界贸易组织(WTO)及其作用四、地区经济组织及其作用
第三节 国际经济秩序的建立与南北关系
一、国际经济秩序
1.国际经济秩序的含义
2.旧国际经济秩序分析3.G—8 与国际经济秩序二、新国际经济秩序
1.南北经济关系分析
2.新国际经济秩序的提出
3.新国际经济秩序的建立
第十章 结束语:经济全球化趋势
第一节 经济全球化的演变
一、经济全球化的概念与动因二、经济全球化的主要特点
第二节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与发展格局
一、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