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总体要求掌握自1840年至1949年近现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的基本脉络、主要内容、研究趋势和新的研究成果,能够分析这一时期中国历史发展中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主要问题。
二、 内容及比例
(一)中国近代史部分(40%)
1.近代以来列强对中国的历次侵略战争及其前因后果
主要包含两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历次战争后签订的条约及其对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对中国社会性质和发展走势的影响。
2.中国争取民族独立、反抗封建压迫的运动和斗争
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内容及其成败;洋务运动的背景、主要内容及其成败,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地位;戊戌变法的背景、主要内容。
3.辛亥革命时期辛亥革命的背景、酝酿、爆发的直接动因、南京临时政府的建立、性质及其内外政策,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4.北洋军阀时期洪宪帝制和护国运动、护法运动、张勋复辟、护法运动;英俄在新疆、西藏的分裂活动;新文化运动背景、主要内容,新文化运动中中西文化的论争。
(二)中国现代史部分(60%)
1.从五四运动到国民革命
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结果,五四运动在中国现代史上的意义;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共二大与民主革命纲领制定;第一次国共合作;五卅运动省港大罢工;北伐战争;西山会议与国民党“二大”;中山舰事件和整理党务案;“四一二”政变、“七一五”政变;宁汉合流及国民党各党派的纷争;
2.国民党在全国建立统治与土地革命战争第一、国民党、国民政府方面
东北易帜;南京国民政府的政治制度;编遣会议;蒋桂战争、中原大战和扩大会议;国民政府的经济建设方针;废约外交。
第二、共产党方面
三大起义和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毛泽东论中国的红色政权思想;中国革命道路理论的探索与实践;中共六届四中全会与王明路线统治全党;苏区土地革命;红军的反围剿斗争,主要是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及长征;反对张国焘另立“中央”的斗争。
第三、30年代前后社会、思想和文化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传播、乡村建设运动、中间政派与蒋介石集团的斗争。
第四、日本侵略及其中国的反抗
“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华北事变;察哈尔抗战;“一二.九”运动;瓦窑堡会议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建立;西安事变与国共第二次合作。
3.全民族抗战
第一、正面抗战方面:卢沟桥事变;“八一三”事变和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台儿庄大捷、武汉会战;国民政府的战时经
济政策。
第二、敌后游击战与抗日根据地洛川会议和抗日救国十大纲领;红军改编和平型关大捷;抗日根据地创建和各项建设;延安整风运动。
第三、抗战相持阶段
相持阶段国共关系;百团大战、皖南事变;延安整风运动、抗日根据地的经济建设;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理论。
第六、抗战反攻阶段豫湘桂战役与美国对华政策转变;滇缅战场;共产党七大。
4、国共内战时期第一、战后时局和各党派的政治动向。
第二、重庆谈判;政治协商会议;停战谈判与美国的调处。
第三、中国革命战争的历史转折土地改革;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第四、国民党统治的覆灭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北平和平谈判;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