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始建于1954年的地理专业,1957年建立地理系,2001年7月正式更名为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下设地理系、旅游系、地理信息系、遥感科学与技术系、环境系,拥有9个地学类国家级、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2016年,获批国家外专局-教育部“地球空间信息科学与技术国际化示范学院”。2017年,地理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数学学科群,地理信息系统专业首批入选北京市一流专业。在全国高校学科评估(第4轮)中,地理学评估结果为B+(在全国位于前10%-20%之间)。
学院现有在编教师97人,其中北京市特聘教授3人,博士生导师26人,硕士生导师64人,正副教授72人。2001年,引进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先林研究员,名誉院长。团队成员有中国工程院院士、俄罗斯工程院院士、UNESCOChairandCo-chairinHydroinformaticsforEcohydrology、“万人计划”、“国家杰青”、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高等学校地理科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北京学者等;13位中青年教师入选“北京卓青计划”、“北京长城学者”、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和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等;多位教授在UNESCO、欧洲空间局ESA、国际水协会、国家减灾委等国内外重要的学术组织及科学计划中担任专家。2013年入选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
学院现有4个本科专业,分别为地理科学(师范)、旅游管理、地理信息科学、遥感信息与技术,在读本科生共474人。学院以开设野外课程实践、师范教学实践、社会专业实践为专业特色。2007年,“地理科学与技术实验教学中心”首批入选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16年,“城市环境过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入选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拥有国家精品课程—地理信息系统,国家特色专业—地理信息科学(教育部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地理学教学团队;2008年,“地理学实验教学体系与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实践”获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第六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拥有地理学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地理学博士后流动站;有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3个博士点以及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环境科学与工程、旅游管理、水利工程(专业学位)、测绘工程(专业学位)、旅游管理(专业学位)、环境工程(专业学位)9个硕士学位授权点。目前,在读博士生88人、学术型硕士346人、专业学位硕士121人、教育硕士16人。博士论文曾获国家百篇优博提名奖,在读博士生研究成果被SCIENCELETTER报道。
建有9个地学类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教育部三维信息获取与应用重点实验室”(2003)、“教育部空间信息技术应用工程研究中心”(2007)、“国家城市环境污染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环境生态过程分中心”(2005)、资源环境与GIS北京市重点实验室(2001)、灾害评估与风险防范民政部重点实验室(2009)、城市环境过程与数字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2010)、水资源安全北京实验室(2014)、北京成像技术高精尖创新中心-对地观测遥感成像分中心(2015)、地面沉降机理与防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18)。学院在“三维空间信息获取、处理与表达”、“地下水-地面沉降遥感与机理”、“城市环境过程立体监测与数字模拟”、“区域环境演化和生态环境调控”、“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形成研究特色。
近五年,主持和参加国家863项目、973项目、科技支撑项目等8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6项,主持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44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7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省部级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优秀奖1项。在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救灾应急工作中,出色完成国家减灾中心、国家遥感中心交付的遥感灾情监测任务,被中共中央组织部授予“抗震救灾先进基层党组织”光荣称号。
国际合作方面,2016年获批国际化示范学院。与UNESCO、ESA、美国USGS、俄罗斯工程院等紧密合作。2005年以来,主持中国科技部与ESA在遥感领域的最大合作项目——“龙计划”的课题,承办ESA与科技部的“陆地遥感培训”;2009年,ImageInfo被UNESCO水资源可持续发展与管理部选用,做为其开展全球水资源科学管理和教育培训平台软件;2013年以来,与加拿大滑铁卢大学、荷兰特文特大学ITC、美国北伊利诺伊大学、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学院合作,开展本科生、研究生双学位联合培养;2014年以来,地理信息科学、遥感科学与技术、地理学三个本科专业入选北京市外培计划。目前,已有51名本科生、研究生参加国内外联合培养项目。
办学六十多年来,学院培养各级各类人才7000余人,分布在首都的各条战线上,成为各行业的骨干。2009年、2017年学院两次获得全国总工会颁发的“全国工人先锋号”荣誉。面向社会需求,学院将不断提升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的能力与水平,发展优势学科,创建新兴学科,进一步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努力创建特色鲜明的一流学科与专业群。
上一篇:没有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