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课程与教学论在职研究生招生简章
一、学科概况
课程与教学论硕士学位授权点于 1998 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设立,1999 年获批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现有课程与教学论学术型和学科教学(思想政治教育、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英语、历史、地理、美术)10 个方向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全日制与非全日制在读各类硕士研究生 500 余人。
该专业所在学院为教师教育学院,学院现有教职工 36 人,专任教师 26 人,其中教授 7 人、副教授 5 人,三分之一以上教师拥有博士学位,另聘请校内外兼具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能力的 70 余名教育工作者和国内外知名学者,兼任学生实践教学指导教师、助课教师或客座教授。目前,学院已初步形成学历、年龄、学科结构等比较合理,团队精神较强,教学科研水平较高,专、兼职相结合的教师团队。
二、培养目标
把立德树人作为研究生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需要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适应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高级专门人才。主要培养掌握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实际教学能力和独立研究能力、高素质的高层次学术型人才。
具备本学科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门知识,熟悉所攻方向的重要史料与文献,了解本学科发展趋势和最新信息;熟悉中等学校相关学科的教学内容、要求和方法,了解其教学现状和理论研究状况,特别是基础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实际教学能力和独立研究能力;毕业后能在教育管理部门和中等学校从事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
三、研究方向
1、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
2、语文学科教学论;
3、数学学科教学论;
4、英语学科教学论;
5、音乐学科教学论;
6、舞蹈学科教学论。
四、报名条件
1、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遵守法律、法规,品行端正。
2、具有大学本科学历,获得学士学位,并获得学士学位后工作三年以上(含三年),或虽无学士学位但已获得硕士或博士学位者。对已获得的学士、硕士或博士学位为国(境)外学位的,其所获的国(境)外学位需经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认证。
3、有一定专业基础,在教学、科研、专门技术、管理等方面做出成绩。
五、报名材料
1、报名需提交本人身份证、学位证书、毕业证书原件扫描件、电子照片(必须是蓝底照片)、学位认证报告、学力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等材料。报名截止时间以山西师范大学通知为准。
2、经我校审查报名资格通过后,无需参加入学考试,即可参加我校课程学习。
六、专业优势
1、免试入学可申硕。学员达报考条件即可免试入学,满足申硕要求即可申硕考试,边学边考,符合条件者可获取山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证书;
2、证书含金量高。学员所获取学位证书学位网可查,证书可用于继续攻读博士学位、评职称等个人职场提升用途;
3、学习方式灵活。全国远程班,学习方式灵活;
4、申硕机会多。学校学制保留 6 年,达申硕条件即可申请 4 年内每年 5 月同等学力申硕考试。
七、课程学习
学习方式:采取在职不脱产网络学习方式。
八、课程设置
课程类别 | 课程名称 | 学分 | 考核方式 | |
必修课 | 公共必修课 | 外国语 | 2 | 考试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 1 | 考试 | ||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 1 | 考试 | ||
专业基础课 | 教育学原理 | 2 | 考查 | |
教育心理学 | 2 | 考查 | ||
中外教育思想史 | 2 | 考查 | ||
课程与教学论 | 2 | 考查 | ||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 2 | 考查 | ||
专业必修课 | 各方向课程与教材研究 | 2 | 考试 | |
各方向教学设计与实施 | 2 | 考试 | ||
课程与教学评价 | 2 | 考试 | ||
课程与教学研究前沿 | 2 | 考试 | ||
学习科学专题 | 2 | 考试 | ||
选修课 | 专业选修课 | 数字媒体技术及教学应用 | 2 | 考查 |
学术论文写作专题 | 2 | 考查 | ||
实践课 | 教育教学实践 | 1 | 考查 | |
总学分 | 29 学分 | |||
注:具体课程按照当年学院安排为准。 |
九、证书颁发
学员修完所申请专业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且考试成绩合格者,可获得由山西师范大学颁发的同等学力课程结业证书。
符合条件的学员,可以按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授予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人员硕士、博士学位的规定》和《山西师范大学授予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人员硕士学位工作管理办法》要求,授予教育学硕士学位。
十、其他事项
1、申请人提交的学历证书、学位证书、论文、专著等必须真实有效,凡弄虚作假者,一经查实,立即取消申请资格。
2、申请人因个人原因中止学习,须由本人向我校提交中止学习申请书,经批准后办理相关手续,所交费用不予退还。
3、自本简章发布到资格复核前,如遇国家政策变动,以最新国家政策为准。本简章未尽事宜由山西师范大学负责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