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4日至15日,中国海洋大学公共选修课《海洋科考认知实践》在“东方红3”船上继续开讲,校党委常务副书记张静、党委副书记卢光志和70余名师生参加实践学习。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重要文章精神、落实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创新课程思政形式、打造海大特色的思政课程体系、培育具有“海味儿”的创新人才,学校决定在位于胶州湾海域的海洋强国建设“国之重器”--“东方红3”船上开设《海洋科考认知实践》课程,内容包括参观“东方红3”船、开展安全教育和应急演习、学习海洋调查基本知识和海洋多学科常规要素观测方法、观摩海洋调查仪器设备实操、聆听校领导和思政老师讲授的思政报告等,每期《海洋科考认知实践》为期两天。
14日上午,全体师生在奥帆中心码头登上“东方红3”船后举行了简短而又隆重的起航仪式。“东方红3”船船长蒋六甲介绍了“东方红”序列科考实习船的发展历史和肩负的光荣使命;“东方红3”船管理员王辉介绍了在船上生活学习的注意事项与规则要求。伴着一声汽笛,船舶驶往大公岛海域,师生观看离泊和航行全过程,实地观察并体验沿途海洋环境的状况。
观看“东方红3”宣传片,参观驾驶室、生活区和实验区,参与弃船求生演习,师生深入了解“东方红3”船,领略全球最先进的静音绿色科考实习船的风采;实验室老师从海洋水文、海洋气象、海洋生物、海洋化学、海洋地质等方面讲授海洋调查的基本知识,深入浅出,精彩纷呈,博得阵阵掌声;学习船载先进海洋调查仪器设备的相关知识、现场观摩CTD(Conductance Temperature Depth,温盐探测仪)探测与样品采集全过程,同学们受益匪浅。
张静常务副书记为在船师生和工作人员做题为《浩海求索是 谋海济国功》的校史校情报告
张静常务副书记为在船师生和工作人员做了题为《浩海求索是 谋海济国功》的校史校情报告。张静详细讲述了中国海洋大学悠久的办学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创造了诸多标志性的“第一”科研成果:文氏风浪谱的创立、超浅海风暴潮理论体系的建立与业务化、学校对我国海水养殖“五次浪潮”的创造性贡献、GV-971海洋药物的发明创造、“蓝色药库”“透明海洋”“蓝色粮仓”等国家计划的倡议,为国家海洋事业发展作出突出的历史性贡献。张静希望同学们践行以“海纳百川,取则行远”的校训、“崇尚学术、谋海济国”的价值取向为内核的海大精神,努力成为新时代的奋斗者、海洋强国的建设者。
卢光志副书记结合自己援疆的工作经历和感受,做《不忘初心 不辱使命 不懈奋斗》的报告。卢光志介绍了新疆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的特殊重要的战略地位,新疆建设兵团的特殊职责、特殊体制和特殊贡献,60多年初心不改、“用胡杨精神育人,为兴境固边服务”的塔里木大学。三年援疆路,拓宽了生命疆域,磨砺了意志品质,增强了家国情怀,提升了人生境界。卢光志希望同学们珍惜和平民主的环境和学习机会,心中有大爱、胸中有祖国,积极参加“三支一扶”、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
报告会后,同学们分享了学习感受。2019级水文学及水资源专业张壮壮说:“作为一名家乡在河南的学子,登上我国自主研发、设计、建造的新型深远海综合科考实习船“东方红3”船,参加为期两天的认知实践课程是我第一次在大海上的实践学习,不仅学习到了很多的海洋知识,对一些常用的海洋科考设备也有了了解,‘百川来归海,蓝梦共潮涌’,希望能够带着自己的科研课题再次登上‘东方红3’船,为海大的蓝色科考贡献力量”。2020级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王晨表示:“国之重器‘东方红3’船,凝结着建设者的心血,凝聚着全体在船人员的艰苦奋斗和使命担当。两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东方红’序列科考实习船的光荣历史、海大人在海洋强国建设中的使命与担当,这样的‘东方红’精神令我备受鼓舞。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的学生,更要发挥专业优势,学习并研究海洋强国理论,努力为海洋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据悉,从11月21日起,《海洋科考认知实践》公共选修课共安排15批次、1000余名师生登船学习。课程融入“海洋强国与伟大复兴”系列思政内容,是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了课程思政的内涵;课程融入劳动教育,实践学习期间的餐厅和宿舍卫生由学生打扫,养成爱护公物、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课程设计新颖、教学地点独特、独具海大特色,为打造具有海味儿的海洋类思政课程体系奠定了良好基础,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提供了坚强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