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与机电工程学院

  信息与机电工程学院创办于1977年,是学校历史最悠久、办学最早的老牌院系之一。自办学以来,学院共经历四次更名,即:物理系(1977年)、应用物理系(1987年)、通信与电子学院(2003年)以及信息与机电工程学院(2023年)。在经历多次更名过程中,学院始终保持最优秀的办学质量位列学校前茅,斩获多项“第一”称号(1987年第一个开设电子电器本科专业、2003年第一个由应用物理系更名为通信与电子学院、2006年第一个获批信号与信息处理硕士专业、2018年第一个获得江西省一流专业建设点)。现有本科硕士在校生2000余人。经过46年的建设与发展,学院形成了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的电子类本科专业教育、大力发展人工智能等新兴本科专业教育,积极发展硕士研究生教育,全力申报博士研究生教育的多层次、多规格的教育教学格局。

  学科专业学科是龙头,学院高度重视学科科研建设。现有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点(学校唯一按工科招生)和学科教学论(物理)硕士,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是学校重点支持申报博士的学科之一。经行内评价,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点在省内综合实力靠前。现有电子信息工程、人工智能和物理学等三大类本科招生专业。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国家一流专业、教育部职教建设基地示范专业、国家级卓越中职教育专业、省级特色专业、省级品牌专业、省级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专业。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在2016年荣获江西省本科高校专业综合评估排名第一,2018年该专业评为江西省一流专业建设点并获得750万元财政拨款,2020年该专业评为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全省唯一入选)。学校率先第一批支持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申请工程认证。

  师资队伍学院现有教师69人,其中教授15人(二级教授3人),副教授21人,博士学位39人(其中在读博士7人),博士教师比例高达56.5%,硕士生导师18人;其中国家级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省级百千万人才3人、赣鄱英才“555”1人、洪城特聘教授1人、青年井岗人才2人、江西省高校学科带头人2人、江西省省级骨干教师5人、南昌市521人才2人,双师型教师41人,“双师型”教师的比例达70%以上。

  办学条件学院拥有江西省级重点实验室--光电子与通信实验室,省级高校实验示范教学中心--电工电子中心以及校级实验管理示范中心--基础物理实验中心。现有基础实验室29间,专业实验室15间,创新设计实验室5间,实训室7间,实验面积达8000平方米,设备总值近1690多万元,校外实习实训基地42个。

  人才培养多年来,学院坚持“厚基础、强技能、重应用”的全面素质教育原则,以培养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为目标,狠抓教学质量提高,积极推行教学改革,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即特别注重学生专业动手操作能力、设计与创新能力、师范教学技能的培养。深圳校友成立的深圳科师大科技有限公司捐赠20万元与学院合作启动“优才培养计划”,努力实现三类人才的培养目标(职教师资、普教师资和应用人才)。46年来,已培养了2021年度全国“最美教师”赖勋忠、全国人大代表梁丽娜、电子科技大学长江学者李斌、南昌二中(心远中学)校长熊韬、南昌市第一中等专业学校副校长史继新、企业家雷金平、郑罡、余祖全、汪永安等各行业毕业生万余人,显现了“本科教学有水平、实践教学有特色、师资队伍多博士、科学研究实力强、毕业校友影响大”的办学特色。

  获奖成果获江西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省部级质量工程26项(其中:省级卓越工程师项目160万元和国家级双师型电子信息类职教师资培养,国家级协同育人项目15项),省级精品课程10项,省级教学改革课题17项。特别是: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2017和2019年连接两届全国排名第19位并连续9年在江西省排名第一,2013年实现全省本科高校“零”的突破,确定了电子专业竞赛成绩在全省龙头老大和全国初步影响力的地位。

  科学研究近几年获得科研项目232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7项,省、部级课题百余项,重大横向课题6项,科研总经费1500万元,学校排名第三。发表学术论文476篇,其中被SCI/EI收录235篇;授权发明专利45项;出版学术专著及教材27部。获江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获江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获江西省高校第二届优秀多媒体教学展示评比一等奖、获江西省优秀教材一等奖、获江西省高校科技成果二等奖和三等奖各1项。特别是:2019年获得江西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上一篇: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大数据科学学院在职研究生

下一篇:江西科技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在职研究生

在职研究生

常见问题

更多
全国在职研究生报名咨询电话

400-188-0979

快捷报名

更多
错误提示在这
错误提示在这
错误提示在这
提交信息
提交成功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