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院坐落于地处华南植物园旁、广州市天河区龙洞国家森林公园景区内的广东工业大学(龙洞校区)。学院溯源于1995年成立的社会科学系,2004年开始进行本科招生。学院秉持“厚德、明法、守正、笃行”的院训,遵循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坚持立德树人、德法兼修,培养高素质法治人才和社工人才。聚焦数据法治、人权法治、知识产权、湾区治理、社会政策、社会治理和服务等领域,塑造学科发展特色,培育学科发展优势。
学院现有教职工61人,普通全日制在校本科生和各类研究生1100余人。现有法学、社会工作2个本科专业,设有“湾区治理”微专业1个,有行政管理、企业合规风险管理学术型硕士点和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点(MSW)等3个硕士点。有广东省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广东工业大学人权法治研究中心” 、广东省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广东工业大学网络和数据法治研究中心”、广东省决策咨询研究基地“粤港澳大湾区协同治理与法治保障研究中心”、广州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广州数据法治研究中心”、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数字经济与数据治理实验室”(分室)等5个省级研究平台。学院被国家民政部和广东省民政厅认定为“国家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训基地”和“广东省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育基地”。法学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宪法学》《公共关系学》《公益项目管理》被认定为广东省一流本科课程。
学院拥有一支教学能力和学术水平较高、结构合理的高素质教师队伍。现有专任教师51人,其中教授、副教授23名,博士研究生导师3名,博士后合作导师9名,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比超70%。学院现有校内硕士研究生导师38名,校外硕士生导师70名。教师中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法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专家、中国法学会香港基本法澳门基本法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常务理事、广东省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广东省法学会副会长、“南粤优秀教师”“广东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学校首届“教书育人奖”获得者等。同时有多名教师被聘为各类省级机构咨询专家,并有教师担任广东省法学会医药食品法学研究会、广东省法学会工业法治研究会及广州市法学会人权法学研究会会长等。教师发起创办的社会服务机构效益显著,受到政府和业界好评。近年来,学院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省部级项目立项成绩喜人,近三年共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9项、教育部项目5项。同时,教师在高水平论文发表,咨询报告获国家级领导人、省部级以上领导批示,获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学院与美国明尼苏达州圣托马斯大学法学院达成“3+1”联合培养LL.M硕士合作项目,与澳门大学法学院、香港协青社、台湾亚洲大学等高校和机构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每年不定期组织学生出境访学交流。模拟法庭竞赛、社工案例分析大赛、“粤台优秀青年学生修学行”、“粤港澳青年公益行”等品牌活动为学生开阔视野、增强实践能力、提升综合素质提供了优质平台。学生荣获第九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铜奖、第十三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广东省分赛银奖、第十七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红色专项一等奖、“外研社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广东赛区)一等奖等一批国家级省级奖项。学院团委荣获“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全省五四红旗团总支”等荣誉称号。近五年,应届毕业生总体就业率均保持在94%以上。有世界经济论坛“全球青年领袖”蔡延青、“全国专业社会工作领军人才”周小燕、“全国养老服务先进个人” 梁利发、“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陈汉良等一批优秀校友活跃在广东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
全面依法治国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不断推进,为学院办学带来难得的外部机遇和广阔的发展空间。法学院将抢抓机遇,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的意见》精神,围绕高质量发展谋篇布局,加强学科交叉融合,努力建设成为湾区有特色、有情怀、有影响力的法学院。
(更新时间:2024年1月)
上一篇:广东工业大学经济学院在职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