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5·3”讲话精神,及2020年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根据全国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领导小组及北京市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领导小组的工作要求,我校研究生院每年会为研究生新生举办“学术规范与论文写作”系列讲座。10月17日上午,系列讲座在学院路校区学术报告厅拉开帷幕。本场讲座由北京大学法学院学术委员会主席、博士生导师陈瑞华教授主讲,题为“法学论文写作与研究方法”,刑事司法学院副院长王志远教授主持。
陈瑞华教授从社会聚焦的几个经典案例讲起,引出论文选题的重要意义和基本要求,指出论文写作要重点关注不符合一般规律的事件,因为“反常之处必有理论发源地”。随后他从经验事实、问题意识、概念化、理论的基本类型、科学论证、“引言”和“结语”的功能等六个方面,详细介绍了法学学术研究方法:一是经验事实,即论文研究对象应该是法律现象,即已经发生过的与法律有关的事实,如案例、社会事件、法院判决、改革动向等;二是问题意识,强调做学术研究,要透过表层问题,找到制度上的缺陷,并深入研究背后的理论问题;三是概念化,指出概念是学术创新的基石,并介绍了提出概念的具体方法和路径,即把理论规律抽象化并用简练的概念命题表现出来;四是理论的基本类型,重点讲解了理论的概念、分类和特征;五是科学论证,强调论证过程要注重逻辑,考虑理论上的正当性,论文结构要科学、合理、规范;最后,陈瑞华教授分别介绍了“引言”和“结语”的功能及相应的写作方法。
陈瑞华教授用三个半小时,为法大研究生深入浅出地讲授了法学论文写作与学术研究方法,与学生现场互动交流,启发和引导他们进行学术创新。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落幕,同学们纷纷表示陈瑞华教授用幽默风趣的语言,辅以丰富翔实的实例,道出了法学学术研究的关键方法,让他们受益匪浅。
最后,刑事司法学院副院长王志远教授作了总结发言。他对陈瑞华教授的演讲给予了高度评价,指出陈教授提出的法学研究方法极具可操作性,并鼓励同学们结合陈教授提出的研究方法,勤于思考、勤于研究,勇于在学术上创新。
本场讲座为“学术规范与论文写作”系列讲座的首场,未来一个月,研究生院会陆续邀请新华文摘前主编张耀铭、清华大学教授何海波等专家,开展相关主题的讲座,以弘扬学术道德,引导研究生坚守学术诚信,遵守学术规范,提高学术道德水平和论文写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