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副教授为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生作专题讲座

  2021年6月9日晚上,北京大学经济学院财政学系崔小勇副教授在新知大厦309教室为我院博士和硕士研究生讲授《财经大讲堂》第十五讲,主题为《最优税收理论研究框架和方法》。本次讲座由研究生院副院长马洪范研究员主持。

  研究税收需要哪些预备知识?崔小勇副教授认为,所有政府政策都通过改变价格和规制来实现,行为与价格之间的关系是研究税收的基础。斯拉茨基方程、罗伊恒等式和谢泼德引理三个微观经济学公式构成了税收研究的基础。斯拉茨基方程描述的是价格通过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来改变行为;罗伊恒等式描述价格改变福利怎么变;谢泼德引理则描述了价格对支出的影响。

  关于最优税收研究的框架和方法,首先需要将自然人的税基定义出来:消费(商品)、劳动收入、资本收入、企业分红、遗产、其他收入,以及跨期的财产收入。第一代公共财政理论讨论的是静态+线性的商品税问题。Ramsey(1927)提出了最优税收原则:若有n种商品,则最优税收是对各种商品征税且税率一致。但若有一种商品不能征税,应该怎样决定各种商品的税率呢?答案是等比例牺牲原则,即征税后各种商品的需求下降的比例相同,相对价格变化引起的替代效应相等。然而,需求的下降是难以确定的,Corlett and hague(1953)将最有税收理论具体化:征收和休闲互补的税收。Diamond and mirrlees(1971)讨论了找企业征税还是消费者征税。

  第二代公共财政理论讨论的是静态+非线性的劳动收入税,以及商品税和劳动收入税的配合。能力不同导致收入不同,那是否要差别征税?但能力无法观测到,存在信息不对称。2001年Seaz提出了政策研究三个非常重要的原则:第一,弹性;第二,不平等程度;第三,社会对于公平的看法。此后,将多商品和非线性税收如何联系在一次,资本征税等同于对未来消费征税。

  第三代公共财政理论讨论了动态+线性的资本收入税和劳动收入税的配合。Judd(1985)和chameley(1986)认为资本最优税率为0。Lucas(1990)认为美国36%的资本利得税若降到0,GDP会增加3%,这称为供给侧减税。ZHU(1992)认为,应该平滑经济波动。Werning(2007)考虑了异质性个体。第四代公共财政理论考察了动态+非线性的资本收入税+劳动收入税。

  建立商品的补偿需求函数,政府选择税收最大化消费者福利。通过三个微观经济学公式推导,最终将税收分解为替代效应=分配效应+收入效应。以地区间转移支付应用为例,最优转移支付可以被分解为支出弹性、公共服务差异、公共服务均等化偏好和公共服务外部性。

  本次讲座内容详实、时间紧凑、气氛融洽,让人回味无穷,给同学们带来了诸多思考和启发。

上一篇:蒋副教授为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生作专题讲座

下一篇:北京大学财政系助理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王耀璟为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生作专题讲座

在职研究生

常见问题

更多
全国在职研究生报名咨询电话

400-188-0979

快捷报名

更多
错误提示在这
错误提示在这
错误提示在这
提交信息
提交成功显示

热门简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