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CNCC技术论坛——《AI+辅具:让人工智能提高残障人士生活质量》在北京成功举办。全国人大常委、中国残联副主席吕世明作为嘉宾出席本次论坛。论坛由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王甦菁博士主持。
人工智能技术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现代社会的文明。王甦菁从事人工智能方向的研究,同时他作为桥梁纽带,首次推出“AI+辅具”这一议题,让计算机科学家们能够切身感受到残障人士的需求,也给了残障人士表达需求的平台。
本次论坛邀请了五位主讲嘉宾。
浙江大学、CFF常务理事卜佳俊博士讲述了国内外智能助盲领域的现状和发展,并以智能助盲眼镜为例介绍了浙江大学在该领域的探索和成果。
清华大学喻纯博士介绍了清华大学人机交互实验室构建的智能交互代理系统,以及视觉无障碍智能键盘、快速功能访问、免唤醒语音输入等一系列帮助视障人士交互的技术。智能交互代理系统可通过智能理解、感知和推理来填补视障用户与移动应用之间的交互语义鸿沟,提升信息无障碍交互的可用性。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周文罡博士介绍了视频手语识别的研究背景和研究现状,针对视频手语孤立词和连续句子识别,介绍了基于手型建模与数据驱动相结合的学习方法,及基于多语言手语协同学习方法和跨模态增广学习方法,对视频手语识别未来的研究工作进行展望。
除上述三位计算机领域的专业人士以外,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李立峰博士则从另一个角度去关注AI+辅具的未来发展方向,他认为,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针对老年人的单纯康养服务已经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人们对康养需求呈现高、精、准的发展态势。而近年来,“互联网+”时代背景也推动着新型康养模式的变革。发展智慧系统化康养服务新模式,推动智能健康产品的发展与创新将是未来康养互联中的智能辅具支撑的热点,智能辅具将与每个人息息相关。
盲人代表、保益互动创始人曹军结合自身的生活经历,分享了科技为他带来的改变。他表示,科技成为了打开盲人通往光明世界的钥匙,人工智能、数码产品等智能辅具,让盲人平等的融入社会变成现实。同时,他也指出,目前人工智能辅具的研发过程中,仍需深入了解残障人士的切身需求。他表示“普通人闭上眼睛所感受到的黑暗,与我们终身置于黑暗中的感受是完全不同的”,这句话给与会人员带来了很大的触动。
五位主讲嘉宾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人工智能赋能辅具产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来自学术界、工业界和商业界的不同专业人士针对报告进行发言提问。王甦菁赞同曹军的观点正是智能辅具研究中“最痛的痛点”,他认为“研究者不明白残疾人需要什么,残疾人不知道人工智能能给他们带来什么,因此,我是一个很好的桥梁、纽带”。
圆桌论坛环节,吕世明,清华大学研究员金东,中国残疾人信息和无障碍技术研究中心王炜博士以及三位讲者围绕智能辅具研究的问题开展激烈讨论,引发现场观众的积极参与。
吕世明在讲话中,首先传达了习近平总书记在9月17号湖南座谈会上关于无障碍设施建设的讲话精神,高度认可本次论坛的开展对于人工智能发展的意义, 希望科研人员进行产品研究时关注残障人士的真实需求,研究出真正适用于市场的产品。
本次论坛的成功举办将呼吁号召更多的科学家和有识之士投入无障碍智能产品和辅助的研发生产。
400-188-0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