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哲学硕士学位授予标准

  1.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较为深厚的哲学理论素养和系统的专业基础知识,了解经济学、法学、管理学等学科基本知识,能在党政机关、文教事业、新闻媒体以及企事业单位等从事实际工作的较高层次的理论宣传、教学和研究专业人才。

  2.获本学科硕士学位应掌握的基本知识及结构

  (1)知识结构

  ①基础知识:哲学硕士研究生应具有较为全面和广泛的基础知识,了解文学、历史学、经济学、法学、管理学的基本知识,以及数学、物理学、化学、计算机的基本知识。掌握一门外语,具有较强的听说读写能力,能够熟练地阅读和消化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②专业知识:哲学硕士研究生应具有较为深厚和扎实的专业知识,通晓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观点和方法,熟悉哲学某二级学科的基本理论和经典著作,较全面地把握哲学某二级学科的研究方法、前沿问题和国内外相关研究状况。

  ③工具性知识:了解数学、物理学、逻辑学以及人文社会科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够熟练地运用计算机操作系统,比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及以上的外国语。

  ④研究方法: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方法以及现代英美分析哲学的研究方法,具备较强的理论思辨和逻辑推理能力。

  ⑤外语能力:掌握一门外语,听说读写能力良好,尤其是能够熟练地阅读外文文献,能够运用外语与外籍学者进行交流。

  (2)课程体系

  ①学科基础课:外国哲学专题、哲学基础问题研究。

  ②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专业课和研究方向课: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专题(双语课程)、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选读、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专题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专题、环境哲学、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前沿问题研究、晚期马克思主义哲学专题、东欧新马克思主义哲学专题。

  ③伦理学专业专业课和研究方向课:中西伦理思想史、伦理学原理、元伦理学和规范伦理学专题研究、应用伦理专题研究、伦理学经典著作选读、经济伦理专题研究、伦理学专业文献阅读(双语课程)、伦理学前沿问题研究。

  ④外国哲学专业专业课和研究方向课:专业英语、近代认识论专题、德国古典哲学(双语课程)、当代大陆哲学原著选读、解释学与现象学、近现代德国哲学文献选读、后现代哲学专题、政治哲学专题、宗教哲学。

  ⑤中国哲学专业专业课和研究方向课:先秦儒家哲学专题、先秦道家哲学专题、中国哲学方法论、中国哲学史史料学、汉唐哲学专题、宋明哲学专题、现代新儒家专题、周易哲学专题、佛教哲学专题。

  ⑥逻辑学专业专业课和研究方向课:逻辑学导论、分析哲学(双语课程)、逻辑史专题、逻辑哲学、非经典逻辑、逻辑应用专题研究、非形式逻辑研究。

  ⑦美学专业专业课和研究方向课:西方美学研究、美学原著选读、中国美学研究、艺术哲学研究、审美心理学研究、中国现代美学研究、设计美学。

  ⑧科学技术哲学专业专业课和研究方向课:科学技术史研究、自然科学史原著选读、马列经典著作选读、科技与文化、生态环境哲学、科学社会学原著选读、科学方法论(双语课程)、科学技术与社会专题。

  3.获本学科硕士学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1)学术素养:具有较好的文化素养和理论素养;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理论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具备良好的学术潜力和强烈的创新意识,能持久地从事哲学理论研究,具备发现、分析、解决理论和实践问题的兴致与资质。

  (2)学术道德:尊重他人劳动成果,遵守诚信、严谨的职业道德,熟悉并自觉履行学术界公认的学术规范和国家有关政策法规,力避张冠李戴,力避重复研究甚至剽窃他人成果,力避借学术研究之名违法乱纪。

  4.获本学科硕士学位应具备的学术能力

  (1)获取知识能力:经过正规严格的专业训练,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善于自学,掌握查询、检索哲学专业文献的工具、途径和技术手段;深入理解并熟练运用哲学学科最前沿的科研成果和必要的相关科学知识,具有自主继续研究的能力,力避盲目选题、妄自论断。

  (2)学术鉴别能力:善于判断某个问题在本学科中的地位和作用,借以寻找本学科应该研究的关键问题;从研究过程发现问题,以弥补前人的缺陷、纠正前人的错误;对已有成果,既尊重,又勇于质疑,客观公正地看待已有成果的不足甚或错误。

  (3)科学研究能力:掌握从事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善于发现有价值的问题,掌握概念分析和逻辑论证方法,揭示命题据以成立的根据,使之成为具有说服力的正确论断;善于综合和归纳,从复杂的现象中梳理和概括简明的结论;较好地掌握哲学各分支学科独特的研究方法,具有继续独立研究哲学及其分支学科的能力,包括独立查询资料、独立调查、独立思考、独立撰写学位论文、独立从事学术咨询等方面的能力;具备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以便合理调配各方面的力量为自己的学术研究提供方便。

  (4)学术创新能力:具备在自己所从事的研究领域内开展创新性思考、创新性研究和取得创新性学术成果的能力,能从独特的角度认识自己的研究对象,能独辟蹊径,寻找独特的研究方法,创造性地分析和解决论文所面临的问题,能在所从事的研究领域内填补学术空白,以新的方式解决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5)学术交流能力:能熟练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表达学术思想,清晰、准确而富有层次地表述学术观点;能对所在专业方向学术问题做出恰当的判断、精确的论证,对于同行的质疑能够予以适切的回答;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就读期间应参加一次省内或国内会议。

  (6)创新创业能力: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应具备在独立性、创造性、思辨性、逻辑性思维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实践的能力,即在创新活动中完成创新任务的具体工作能力。

  (7)教学能力: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后从事教学工作的应当具备理解专业目标及课程的能力,了解教学对象的能力,分析、处理教材的能力,设计教学目标的能力,突出重点、难点的能力,选择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的能力,编写教案的能力,教学调控、评价的能力,正确运用教学媒介的能力。

  (8)其他能力:较强的自我管理能力、交往协调能力、环境适应能力。

   5.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

  (1)选题要求:在查阅、研究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提出研究方案和开题报告,并由指导教师和导师组共同审核;论文选题需要从学科特点出发,或者着眼于基础理论的研究,或着眼于应用理论的研究,或者将二者有机结合进行研究;论文的选题应该大小适当,小中见大,新颖而富有理论或实践价值。

  (2)文献综述要求:文献综述应该紧紧围绕学位论文的主题展开,应该涵盖国内外主要的相关研究文献,并能对相关观点、视角、方法等等方面进行梳理概括、分析比照,客观公正地指出其贡献和不足,并能体现出作者对相关研究文献的消化和吸收能力。

  (3)规范性要求:所有引用材料和证据,包括经作者概括和改写的间接引文,都必须标明出处;引述准确、典型,引文出处直接、可靠,一般不使用转述资料,个别情况如需转述,必须如实标明,不能把转述的原始出处窃为已注;直接引文不能长篇大段,连篇累牍;引用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分析和评论,应避免没有评述和解释的引文;应当用规范的汉语学术术语和风格撰写,重要的翻译概念要标明外文原文,不常见的自行翻译的外来术语要加以解释;论文结构完整,每部分有论点和论据,各部分有内在联系;参考文献应详尽、恰当,所列文献的观点或材料应当在论文中有所反应、与论文匹配,力避虚列;文献综述、观点评价客观公正;学位论文的正文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要求,使用中文规范汉字,但英文授课项目的外国留学生按培养方案需提交英文学位论文的除外;学位论文同时应有中英文摘要,准确反映论文的全部内容,并且突出论文的新成果、新见解,中文摘要字数为1000字左右。

  (4)成果创新性要求:学位论文应反映本研究领域或方向的新成果,在选题、材料、论证和观点等一个或几个方面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5)质量要求:哲学硕士学位论文必须是(一篇或一组相关论文组成的一篇)完整的、有详实内容和论证充分的学术论文;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对本学科的一个或几个方面的教学、研究具有积极的理论意义,或对社会文化发展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6)工作程序与时间安排:硕士学位论文应在导师指导下由硕士研究生独立完成,撰写时间应不少于9个月;硕士研究生应于第一学期制定个人学习与研究计划;在课程学习结束、成绩合格、取得规定学分之后,硕士研究生应于第四学期确定论文选题,提出开题报告(内容应包括论文题目、选题意义、文献综述、创新之处、写作提纲、完成期限与措施、主要参考文献等等);论文开题要进行报告会,经导师组审核和批准之后,硕士研究生方可撰写学位论文,并认真填写《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书》报研究生部备案;硕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经导师同意之后,必须于第六学期初之前行预答辩,由导师组提出修改建议并确定是否可以参加正式答辩;正式答辩会上评委所提出的修改建议和意见,要求硕士研究生强制进行修改,经审核批准之后方准提交。

  (7)字数要求:科学硕士学位论文不少于3万字,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原则上不少于2万字。

  (8)学术不端行为检测要求:检测总文字重复率不得超过15%。盲评前论文检测:15%论文复制比<30%,可对论文进行修改,修改后需再次进行检测,检测结果不得超过15%;30%论文复制比<50%,经同行专家确认,推迟半年申请答辩;论文复制比50%的,经同行专家确认,推迟一年申请答辩;答辩后论文检测:论文复制比超过15%的,经同行专家确认,推迟半年申请答辩;论文复制比超过30%的,经同行专家确认,三年内不得申请学位;论文复制比超过50%的,经同行专家确认,将取消其申请学位资格。

上一篇:【重要】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理论经济学博士学位授予标准

下一篇:【重要】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授予标准

在职研究生

常见问题

更多
全国在职研究生报名咨询电话

400-188-0979

快捷报名

更多
错误提示在这
错误提示在这
错误提示在这
提交信息
提交成功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