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培养目标
培养基础扎实、素质全面、理论和实践能力强,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理论经济学相关学科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具有独立的科研能力,能胜任和理论经济学相关的教学、科研和实际工作。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科学严谨、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具体包括:具有坚实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基础,深刻理解并系统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能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及方法分析、评价和学习西方经济学理论;全面完整地理解经济学思想发展的历史和现状,通晓西方经济学、前言和发展趋势,熟悉当代西方经济学主要流派的理论和政策主张,系统、深入地掌握西方经济学理论;熟悉国内外经济理论的新发展和新问题,清楚地了解国内外经济发展和经济运行的进展和趋势,特别是对国内外经济理论和经济实践中的重大问题有深入的理解;能够熟练运用经济理论和现代经济分析方法,独立地、创造地研究经济问题;具有较好的高等数学基础和计算机操作能力;至少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能够阅读与本学科相关的外文资料,具有独立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具有良好的科研素质和独立研究能力,能够理论联系实践,解决与社会经济相关的理论与实践问题,能够熟练地撰写本学科的科研论文和报告。
二、获本学科博士学位应掌握的基本知识及结构
(一)知识结构
理论经济学博士生的经济学理论知识必须达到专业水平,申请人获得的知识必须建立在对经济学基本理论及其研究方法的深刻理解和掌握的基础上。
为了能够有效地开展科研和教学工作,本学科博士学位获得者需要熟练并牢固掌握理论经济学的基本知识体系。
1.基础经济理论知识
需牢固掌握高级宏、微观经济学的基本知识和理论体系,在宏观经济学方面,应当能够深刻把握宏观经济学中的重要基础模型及其研究方法。
2.专业性知识
理论经济学博士生需牢固掌握政治经济学的专业知识,能够熟练掌握和运用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及其最新的研究成果,能够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中国经济建设实践相结合,全面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应熟练掌握世界经济方面的专业知识,比如,世界经济运行中的周期性波动,资本主义经济周期和经济危机等,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前沿问题有较深刻的了解,并能运用经济学的分析工具,对世界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应牢固掌握经济思想史方面的专业知识。理解和掌握中国和外国经济思想的形成、发展和变化。熟悉中外经济史知识,理解经济史学科发展的进程,对中国经济的历史和现状有比较深入的了解,从而拓宽研究现实经济的视野和深度。应深入理解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辨证关系。能够洞悉人口增长、经济发展、自然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环境问题治理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运行机制和变化规律,并对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制度和政策环境提出合理的理论建议。
3.工具性知识
需深刻理解和掌握计量经济学的原理和方法,能结合实际经济情况构造经济模型,开展实证研究,为经济预测提供可靠的依据。
4.研究方法
理论经济学博士生应在掌握系统的理论经济学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的基础上,熟练掌握历史分析和辩证分析方法,熟练掌握现代经济学分析方法,具备较强的逻辑推导能力与相应的数理知识。
5.外语能力
理论经济学博士生必须熟练掌握英语听说读写的能力(特殊学科方向可根据本学科特点要求博士学位攻读者熟练掌握第二外语),能够用外语准确表达学术理念和思想,与外籍学者用外语进行顺畅沟通。博士生应具备在国际专业期刊发表外文文章,出席国际学术会议并发表独立专题演讲的能力。
(二)课程体系
为保证所培养的博士生具备专业的知识结构和综合能力,理论经济学博士生课程体系设置为:
1. 公共必修课:外语、政治理论课。
2. 按各自专业设置学科门类前沿课、专业课,专业课的设置应紧密结合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来设定,具体为:
(1)政治经济学专业:高级微观经济学、高级宏观经济学、高级计量经济学、经济学前沿专题、国际经济学前沿、现代企业理论、新政治经济学前沿
(2)经济史专业:高级微观经济学、高级宏观经济学、高级计量经济学、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专题、中国近代经济史专题、国外经济史学流派。
(3)经济思想史专业:高级微观经济学、高级宏观经济学、高级计量经济学、经济学和管理学中的数学方法、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史、当代西方经济思潮及流派研究。
(4)西方经济学专业:高级微观经济学、高级宏观经济学、高级计量经济学、制度经济学前沿、开放宏观经济理论与政策、国际贸易与投资理论前沿、发展经济学前沿、城市经济学前沿
(5)世界经济专业:高级宏观经济学、高级计量经济学、开放经济理论与中国开放实践专题、国际经济合作前沿专题、当代国际贸易前沿专题、世界经济周期研究专题
(6)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高级宏观经济学、高级微观经济学、高级计量经济学、生态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专题研究。
3.公共选修课(从我校当年博士研究生公共选修课开课目录中选修)。
三、获本学科博士学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一)学术素养
博士生培养的宗旨是教育和训练出具有科学精神和科学素养、诚实可靠、具有独立工作能力,并具有强烈科学责任感的科研工作者。博士生需要具有下述基本的学术素养:
具有热爱祖国、执着敬业、勇于创新、攀登高峰的开拓进取精神,具有探索求真、科学取证的求实精神。
博士生应是有着坚实宽广的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厚的专门知识并具备创新能力的学术领先人才。博士生应学风严谨、品德良好,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
除了具备较强的学术素养,博士生还应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对科学研究的过程有基本的了解,对科学技术对个人对社会的影响有基本的估计。
(二)学术道德
博士生要恪守学术道德规范,遵纪守法。博士生必须落实并强化遵循学术道德的意识。在校期间,博士生必须学习相关法律法规、社会公德及学术道德规范。除此之外,博士生应诚实客观,严谨认真,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坚持科学真理,尊重科学规律,崇尚严谨求实的学风,勇于探索创新,维护科学诚信。
四、获本学科博士学位应具备的基本学术能力
(一)获取知识能力
理论经济学博士生要具有把握本学科学术研究前沿动态的能力,能够批判性地阅读理论经济学文献和某一专门领域的原始论文,能够阅读发表在理论经济学领域刊物上的论文。
熟练掌握理论经济学领域的重要理论演进轨迹和学术渊源;能够顺利的领会、理解、掌握、巩固和理论经济学相关学科方向的专业知识,通过导师指导、课堂教学、自主学习和交流谈论提高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
必须具备方法论知识,熟练掌握唯物辩证法、数理经济学方法等理论经济学研究的必备方法。
具有系统地整理、识别有关理论研究和现实重大问题分析的信息源的能力,并能有效地获取信息、批判性地评价信息、准确和创造性地利用信息的能力。
(二)学术鉴别能力
理论经济学博士生要有宽广的知识面,同时具有创造性和想象力,他们是学术鉴别能力的基础。
理论经济学博士生的学术鉴别能力表现在申请人对自己或别人的理论研究成果有合适的判断。要能够对各种理论观点进行比较和分析。能够对重大社会现实问题进行理论分析,能够为解决现实经济问题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建议。
博士生的学术鉴别能力表现在能够就已有的、相似的或不同的研究成果和自己的研究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做出判断。能够确定新的前沿问题,理解所要进行的研究怎样、在哪里和以什么方式能够增加已有的经济学知识。
(三)科学研究能力
理论经济学博士生的科学研究能力至少应包括:阅读理论文献资料、获取信息的能力,发现问题、独立思考的能力,运用理论经济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推导论证、分析与综合归纳的能力,以及写作与表达能力等。
能够在合适的层面上提出理论问题,能够对理论探讨和现实生活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理论分析。
应当具有独立开展高水平研究的能力:能够独立设计研究项目,设定理论模型,并找到合适的研究方法,进行科学的推理和论证,能够有效地搜集、处理和评价数据,并取得高水平的研究成果。
(四)学术创新能力
要具有创新性思考的能力,能够运用批判性和发散性思维,能够对相关知识和信息进行批判、综合,并形成新的思维、新的观点、新的理论。
要具有发现未知的研究领域或在已知的研究领域发现尚未研究或虽被研究但研究得不够深入、全面的问题的能力;应当具有能够创新研究方法的能力以及发现与运用新的论证或论证材料的能力。
(五)学术交流能力
应经常参与撰写与经济学相关的学术报告,每年至少参与地区性的、全国性的或国际性的学术会议一次,以便有机会与同行建立广泛的联系,参与科学讨论,充分展示自己的学术成果和专业能力。
(六)创新创业能力
创新能力是创业能力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理论经济学博士生应具备在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想象、独立性思维和捕捉灵感能力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实践的能力,即在创新活动中完成创新任务的具体工作的能力。
(七)教学能力
博士生多会在高等学校和研究机构从事相关的教学科研工作,需具备全面系统的教学能力,以适应将来从事高等教育的工作,具体包括:(1)钻研和组织教材的能力;(2)了解和研究学生的能力;(3)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4)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5)进行教育科学研究的能力。
(八)其他能力
理论经济学博士生还应具备较强的决策能力、自我管理能力与交往协调能力,同时应具有良好的身心素质和环境适应能力。
五、学位论文基本要求
学位论文表明作者从事科学研究取得了创造性的结果或有了新的见解,并以此为内容撰写而成,并作为提出申请授予相应学位的依据。学位论文应在导师指导下,由博士生本人独立完成。
(一)选题要求
在博士学位论文撰写过程中,选题非常关键,问题的选择既是基础研究也是应用研究活动的核心。选题既可以侧重于专业基础研究,也可以侧重于专题研究或对策研究,或是三种研究的综合。
博士生在撰写论文之前,必须经过认真的调查研究,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了解主攻研究方向的历史和现状,在此基础上确定自己的学位论文研究题目,并按有关规定和程序做论文开题报告。
博士生学位论文选题要密切结合本学科发展或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必须能够体现出在本学科及相关领域的先进性、开拓性或前沿性。
理论经济学博士学位论文选题主要围绕对我国的经济改革和现代化建设有着重要意义的现实和理论问题展开。比如: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当代发展;梳理和解析国际层面针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后续研究和发展趋向。②全球化与国际政治经济学分析,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经济利益关系的演变趋势。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研究,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指导思想下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某些重大问题。④西方经济学继续坚持“注重理论基础、关注中国问题”的观点,聚焦改革开放经验总结及其对经济学的贡献。⑤从理论和国际经验比较的视角,讨论经济发展中制度变迁的演进过程和趋势。⑥中国经济思想史,讨论中国历史上不同时期、不同人物关于经济发展的观点及其内在关系,特别是侧重讨论中国货币金融思想的发展脉络。⑦外国经济学说史,采用比较研究方法,讨论外国经济学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流派及其相互关系。⑧人口变动、城市化与社会转型,立足于中国经济社会的结构性变化,讨论人口变动、城市化以及社会转型之间的影响关系。⑨人口变动与社会保障,讨论在人口模式转变和人口流动加剧的背景下,构建更为有效的社会保障机制的思路、路径和政策。⑩能源与环境,在中国发展方式转变的背景下,讨论有效利用能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意义、基本途径和政策措施。
通常博士学位论文只有一个主题,该主题应针对某学科领域中的一个具体问题展开深入、系统的研究,并得出有价值的研究结论。
(二)文献综述
博士生在能够对知识的状况作出改进之前,首先必须要了解知识的现状,必须能够充分利用前人在研究中所获得的知识或看法,从他们的工作中吸取营养或研究成果。
文献综述还应当对要进行评论的文献进行概括而不是重复,然后进行分析、比较和对照,这种概括的目的不是为了对先前的研究进行详细的解释,而是确保读者能够领会与当前的研究相关的先前的研究的主要方面。个别地和集中地对先前的研究的优点、不足和贡献进行分析和评价是文献综述的一个基本方面。
在对文献进行评论时,不应忽视与研究相关的经济学基础文献,博士学位论文撰写者有必要对概念思考、分析程序、经验证据等的短期和长期发展进程提供全面的考察,以便把博士学位论文撰写者的研究至于恰当的背景之中。
在文献综述撰写中,没有正确地将一个观点或研究成果归于它的原作者是学术不规范的一种表现,文献综述必须提供恰当的、准确的资料来源。
(三)规范性要求
博士学位论文必须是一篇系统且完整的学术论文。必须在导师的指导下由本人独立完成,严禁造假和抄袭他人研究成果。必须符合学术规范要求,引用的材料必须注明出处,采用合作者或他人的思想和研究成果,需要做出明确注释。
博士学位论文一般应依次包括下述几部分:
(1)封面
(2)版权声明
(3)题目:应准确概括整个论文的核心内容,简明扼要。
(4)中文摘要:简要说明论文的目的、内容。方法、成果和结论;要突出论文的创新之处;语言力求精炼,准确。在中文摘要的最下方另起一行,注明论文的关键词(3-5个)。
(5)英文摘要:英文摘要上方应有题目,内容与中文摘要相同。
(6)目录:既是论文的提纲,也是论文组成部分的小标题。
(7)序言(或绪论、导论):内容应包括本课题对学术发展、经济建设、社会进步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述评,论文要解决的问题,论文运用的主要理论和方法,基本思路和行为结构等。
(8)正文:学位论文的主体。根据学科专业特点和选题情况,正文可以有不同的写作方式,但必须言之有理,论据可靠,严格遵循本学科国际通行的学术规范。
(9)注释:可采用脚注和尾注的方式,按照本学科国内外通行的范式,逐一注明本文引用或参考、借用的资料数据出处及他人的研究成果和观点,严禁抄袭剽窃。
(10)结论:论文结论要明确、精炼、完整、准确,突出自己的创新性或新见解。应严格区分本人的研究成果与他人的科研成果的界限。
(11)参考文献:按不同学科论文的引用规范,列于论文正文之后。
(12)附录:包括正文内不便列入的公式推导,论文使用的符号意义、缩略语等有关说明、其他对正文的必要补充等。
(13)作者的致谢、后记或说明等一律列入论文末尾。
(14)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授权使用说明。
(15)封底
(四)成果创新性要求
博士学位论文应体现出博士生在理论经济学学科领域做出的创造性学术成果。要求博士生对所研究的课题在研究领域开拓、论证资料运用、角度选择、观点形成、方法应用、理论表述等方面具有创新性,并对学术发展、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有较重要的意义,研究成果要具有一定的价值(包括学术价值、经济与社会价值)。
研究成果要能够对社会做出无形或有形的贡献,或者增加了人们对经济行为和社会秩序的理解,增加了新的经济学知识,或者从研究成果中诞生出重大的可用于实践的革新技术,增加了经济的竞争力或经济决策与管理的水平。
博士生培养期限内需发表指定论文两篇,其中1篇发表于CSSCI来源刊物及以上级别刊物或国外专业学术刊物,1篇发表于认定的学术期刊。
(五)工作程序与时间安排
博士学位论文是综合衡量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和学术水平的重要标志,应在导师指导下,由博士研究生独立完成,撰写时间应不少于一年。
博士研究生应于第一学期制定个人学习与研究计划,在学位课程学习结束、成绩合格、取得规定学分并经学科综合考核后,方能进入博士撰写学位论文阶段。
博士研究生入学后应在导师的指导下确定研究方向,通过查阅文献、收集资料和调查研究确定研究课题。写作学位论文之前都必须参加开题报告会。无特殊情况,博士研究生应在入学后第三学期第五周至第四学期第十周期间完成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并参加博士论文开题报告会。开题报告须在本学科和相关学科专家参加的论证会上就课题的研究范围、意义和价值、文献检索、拟解决的问题与创新、研究方案和进度做出说明,并进行可行性论证,经认可后才能进行课题研究。开题报告经导师审核和导师组批准后,在导师指导下拟定学位论文提纲,论文提纲经导师审阅、修改后撰写论文。博士生进行论文开题必须认真填写《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书》,并报研究生部备案。
博士学位论文进入中期,博士生应进行论文工作阶段总结,写成书面报告,并在一定范围内作阶段性报告,重点汇报论文中的创造性成果,提出下阶段工作目标和措施,由与会者审议。博士学位论文预答辩是对博士生学位论文提交正式审核之前,由学院和导师对学位论文是否已经达到本学科对博士学位论文的水平要求进行自我诊断,对该学位论文的论据的真伪、可靠性等进行的最后一次甄别和把关,论文初稿由导师审阅后提出修改意见,博士生根据意见修改定稿。
博士学位论文完成后,须经博士生导师及导师组审核同意推荐答辩,方可按《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双盲评审办法》、《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等有关规定,组织论文评审、答辩。
(六)质量要求
学位论文应保证学术质量,在某一领域中有一定的理论价值或实践价值,应结构合理,文笔流畅,中外文资料翔实,注释规范;观点正确,论证充分,做到言之有理,持之有据;在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上有所创新;论文在总体上体现作者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基础知识,以及较强的科研能力;学位论文格式必须严格遵循《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规范》。
(七)字数要求
博士学位论文一般在10万字以上,论文摘要为3000字左右,。
(八)学术不端行为检测要求:
提交答辩的博士论文必须通过学校组织的“学术不端检测”及“双盲评审”。“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检测总文字复制比的合格标准为:去除本人文献文字复制比后,博士论文复制比均不得超过15%。 盲评前论文检测:15%≤论文复制比<30%的,可对论文进行修改,修改后需再次进行检测,检测结果不得超过15%;30%≤论文复制比<50%的,经同行专家确认,推迟半年申请答辩;论文复制比≥50%的,经同行专家确认,推迟一年申请答辩;答辩后论文检测:论文复制比超过15%的,经同行专家确认,推迟半年申请答辩;论文复制比超过30%的,经同行专家确认,三年内不得申请学位;论文复制比超过50%的,经同行专家确认,将取消其申请学位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