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获本学科博士学位应掌握的知识与结构
(一)基础经济理论知识
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高级微观经济学、高级宏观经济学和高级计量经济学等。
(二)现代经济研究方法
在系统掌握应用经济学理论框架的基础上,博士生应具有良好的分析经济现象和问题的能力,需要掌握数理统计和计量经济分析方法,具备较强的逻辑推理能力,能应用经济理论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并具备系统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素养。
(三)专业领域基础知识
应用经济学涵盖多个研究方向,博士生需对其主要研究方向的知识具有全面深入的了解,完成专业方向的相应核心课程(见表2),掌握所在学科的基础理论、发展现状及前沿问题;应通晓该学科方向的历史发展进程,了解其在应用经济学中的地位以及与其他学科方向的关联性。
(四)研究领域的专业文献
博士生应具备从专业文献获取应用经济学相关研究前沿动态的能力。博士生在获取理论知识的同时,需广泛阅读所在研究领域国内外权威学术期刊发表的专业论文,了解该领域的科研动态、发展方向及学术前沿。在阅读专业文献的过程中,应以批判的态度,甄别论文作者的相应观点与结论。
(五)外语水平
博士生必须掌握一门外语,具备较强的专业文献阅读能力、学术论文写作能力和国际学术交流能力。
表2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博士生核心课程
序号 | 学科方向 | 核心课程 |
1 | 国民经济学 | 投资理论比较、中国投资问题研究、国际投资问题研究、投资项目策划与风险管理、房地产投资与调控 |
2 | 区域经济学 | 区域经济与城市经济前沿、人口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等 |
3 | 财政学 | 财政理论与政策、税收理论与政策、财税经典文献导读、财税计量经济分析、财政前沿问题研究 |
4 | 金融学 | 金融经典文献导读、实证金融分析、货币理论与政策、金融机构与市场创新、金融前沿问题研究 |
5 | 产业经济学 | 工业经济方向:高级产业经济学、规制与反垄断经济学、工业经济学专题、产业经济学前沿问题;贸易经济方向:高级产业经济学、贸易经济学、市场与流通产业创新、中国商业经济前沿问题研究 |
6 | 国际贸易学 |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专题研究、中国对外贸易专题研究、国际商务专题研究、跨国公司与对外直接投资管理 |
7 | 劳动经济学 | 劳动经济学、人力资源前沿理论、劳动经济经典文献导读、人力资源理论与方法 |
8 | 经济统计学 | 科学研究方法及文献导读、高等数理统计学、经济统计学前沿专题、统计计算与模拟 |
9 | 数量经济学 | 数量经济学前沿专题、数理金融理论与方法、动态经济学理论与方法、面板数据及非线性模型理论与方法 |
10 | 保险学 | 金融经典文献与研究方法、实证金融分析、保险理论与政策、金融机构与市场创新、保险前沿问题 |
11 | 金融工程 | 金融工程文献导读、实证金融分析、货币理论与政策、金融机构与市场创新、金融工程前沿问题 |
12 | 农业经济学★ | 农业经济学科前沿、农业经济理论与政策、农业经济研究方法、农业与农村经济专题 |
二、获本学科博士学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一)学术素养
1.应用经济学博士生应具备崇尚科学的精神,注重运用理论研究解决实践问题,对学术研究有浓厚的兴趣,并有服务社会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尊重科学研究,尊重知识产权。
2.博士生应具备科学严谨的科研精神和治学态度。在校期间,博士生应认真学习并严格遵守学术规范和职业道德的要求,树立法制观念和科学严谨的求学态度,保护知识产权,尊重他人劳动和权益。
3.博士生应具备宽广的理论基础、系统的专业知识、扎实的数理基础和建模能力,能在本专业领域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博士生必须通过基础理论、研究方法等方面的校内中期考核,并公开发表高质量的学术论文或取得其他符合要求的学术成果,以提高科学研究能力和学术素养。
4.博士生应具备在本学科领域进行创新性科学研究的意识和能力。博士生应掌握学科发展的现状和趋势,积极利用现代信息检索工具从各种文献获取与学科领域相关研究前沿动态,勇于开拓,在所从事专业领域开展创新性思维、做出创造性成果。
5.博士生应注重参与学术交流、提高学术能力。博士生在校期间应主动参加学校和学院组织的各类学术研讨,积极参与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学术会议,以撰写和宣读学术论文等各种形式表达学术思想、展示学术成果,提高学术交流能力和学术研究水平。
(二)学术道德
1.博士生必须严格遵守学术道德规范。博士生在校期间应选修学术道德规范课,学习基本学术规范并了解相关法律法规、社会公德及学术道德规范,遵纪守法,维护科学诚信,恪守学术道德规范。
2.博士生应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博士生应热爱祖国、品德优良、学风严谨、诚实守信,要坚持科学真理、尊重科学规律,具有追求真理和献身于科学事业的敬业精神,有崇高的科学道德和创新精神。
三、获本学科博士学位应具备的基本学术能力
(一)获取知识能力
博士生应该具有从各种文献获取应用经济学相关研究前沿动态的能力,全面系统地掌握本领域的研究文献,在学术研究过程中通过阅读文献与相关学术书籍有效获取所需的相关专业知识及研究方法。大量的学术研究成果可直接从电子期刊数据获得,不少学术研究成果可直接从互联网获得,博士生应当掌握通过互联网等现代技术获取相关研究成果的规范路径和程序。博士生还应掌握通过学术会议、学术交流获取知识的能力。
(二)学术鉴别能力
博士生应具备对“研究问题、研究过程、已有成果”等进行价值判断的能力。学术研究是一个把学术思想实践化的创造过程,博士生必须对研究问题有足够深入的了解,充分判别该研究主题与实践的相关性和科研价值。在此基础上,博士生应能设计将研究主题实践化的研究方法,从而为学术论文的创作建立基本的研究框架。为锻炼博士生学术鉴别能力并鼓励博士生进行开创性、探索性学术研究,博士生需修学文献导读课。该课程在教导博士生前沿知识、本学科发展状态的同时,必须突出原创性和探索性的研究方法、技巧的研讨。
(三)科学研究能力
博士生的科学研究能力主要体现在如下四个方面:
第一,提出研究问题的能力。博士生应能够提出富有价值的研究主题。在此基础上,对该主题进行进一步的分析,了解其应有的研究价值,从而设计解决该问题的时间和工作安排。
第二,独立开展高水平研究的能力。在明确研究主题及其意义的前提下,博士生应该有能力选择和设计适合的理论研究方法或实证研究方法对该问题开展独立研究。在理论研究上,博士生应具有设立适当的模型假设,建立理论模型,以及进行模型推导的能力,结合实际问题,挖掘理论模型的经济含义和实用价值。在实证研究上,博士生应充分了解数据特性,根据研究主题,选择适当的计量经济学模型和计算软件,验证和挖掘数据的经济和政策含义,指导社会经济实践工作。博士生须在毕业资格审查之前取得规定数量的研究成果。
第三,组织协调能力。应用经济学的学术研究很大程度上是在团队合作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博士生应该具有相应的组织协调能力。博士应该在论文写作的过程中,组织协调必要的人力、物力从而保证研究的顺利进行,如与论文合作者的沟通与讨论、数据收集的安排、与外部数据供应方协商,尊重他人的学术思想、研究方法与成果。
第四,实践应用能力。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博士生应具备必要的实践应用能力,包括相关计算机程序的编写及相关主流统计软件的应用等,解决社会经济活动中出现的实际问题。
(四)学术创新能力
博士生应具有在其所属专业领域开展创新性思考、开展创新性科学研究和取得创新性成果的能力。博士生应抱有开放、包容的学术态度,对现有专业领域的科研成果进行批判性的归纳总结,从而增强对专业领域的认知,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性思考,获得有价值的研究选题。博士生可进一步通过应用其掌握的研究方法对研究选题进行系统专业的分析,从而获得创新性的研究成果。
具体而言,博士生的学术创新能力可以包括但不局限于如下四个方面:(1)发现新的经济问题和有价值的数据,掌握获取数据的新方法;(2)建立新的应用经济学模型或对经典模型进行扩展;(3)对应用经济学研究的空白领域、交叉领域或特殊领域进行开拓性研究;(4)就应用经济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方面进行有价值的研究。
为了考查博士生的上述能力,要求博士生公开组织学术讨论会。学术讨论会应当以博士生本人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为基础,采用学术报告的方式,将其博士学位论文的选定章节在较大范围内进行公开讨论,导师或者论文评阅小组成员至少一人参加。讨论会内容须详尽,重点明确。包含完整的选题动机、文献梳理、采用的具体方法、数据来源、推导过程、中间重要结果、创新性结论、存在的不足之处等。
(五)学术交流能力
对博士生而言,学术交流能力相当重要。学术交流包括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参加学术讲座(报告)、与论文合作者或博士生所从事研究领域的专家进行讨论、交换意见和建议等。博士生在将其学位论文提交答辩前,应具有参加国内外相关领域学术会议并进行专题论文发表的经历。博士生应当积极投递学术论文至高水平的国内、国际学术会议,也应充分利用国家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等优质教育资源和学术交流平台培养创新意识和学术交流能力。
(六)合作研究实践能力
对博士生而言,合作研究是其研究生涯的必经路径之一。博士生首先需要锻炼如何成为合作者,从老师或所从事相关领域研究的专家处获得好的合作研究经历;然后需要锻炼如何发现合作者,并能够与合作者保持有效联系,完成双方的合作研究。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博士生应该至少有一次承担(主持或参与)学术研究课题任务的实践经历。培养良好的合作研究实践能力,极有利于博士生寻找研究机会、发现研究选题和拥有稳定的合作者。从长远来看,这对博士生的学术生涯将产生重要的影响。
(七)教学能力
博士生应当具备全面系统的教学能力,以提高自身的科研素质和专业素养。学校应当切实引进国外大学的助教制度,以培养博士生的教学能力。博士生应当协助相关学科领域主讲教授的教学工作,在老师指导下从事相关课程的辅助教学活动。教学辅助活动应当服从学校、院系和任课老师的具体安排。博士生的教学活动不应包含课堂授课,应当局限于任课老师严格监管下的批改作业、制定、实施辅助教学的实验计划、习题讲解等辅助类工作。
四、本学科博士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
博士学位论文是综合衡量博士生培养质量和学术水平的重要依据。应用经济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应用经济学博士生的学位论文应对所研究的课题在科学上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成果,对特定社会经济领域具有理论指导意义或实践价值,并在本学科内有一定深度和较高的学术水平。
博士学位论文是博士生在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与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在指导教师小组的指导下独立完成的学术成果;是博士生学识、素养和科研能力的综合展示,应能反映出该博士生在本领域中已经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系统深入的前沿知识和规范科学的经济学研究方法,具备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
根据现行相关规定,我校应用经济学博士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主要包括论文质量过程控制、规范性要求与成果创新性要求等内容,本标准未涉及或与现行相关规定相冲突的部分,按现行相关规定执行;若教育部、湖北省教育厅和我校等相关部门对现行相关规定进行修订或发生其他变化,则按修订或变化后的新规定执行。
(一)论文质量过程控制
1.选题与开题
(1)选题
博士学位论文的选题须有理论价值,或者在理论和方法上有所创新,并对本学科的发展作出贡献,突出开拓性、独创性和新颖性。应用经济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选题必须考虑有无实践意义。博士学位论文的选题应当考虑能否充分利用自己的知识积累,能否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长处,充分发挥学位申请人自己的专业优势。博士学位论文是阶段性的研究成果,应当具有延续性,所以应尽量选择对自己有长久研究价值的选题。
博士生应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阅读应用经济学科及相关学科文献资料,掌握学科相关方向最新研究成果和学术动态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重大的现实需求或学科课题,提出论文选题。
(2)开题
①开题报告的完成及主要内容
学位论文开题是研究生写作论文的必经过程,博士生在写作学位论文之前都必须参加开题报告会。开题报告主要检验博士生对专业知识的独立驾驭能力和研究能力,考察写作论文准备工作是否深入细致,包括选题是否恰当,资料占有是否翔实、全面,对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是否了解,本人的研究是否具有开拓性、创新性等。
开题报告应涉及以下主要内容:选题的背景及研究意义;研究领域国内外的学术文献回顾与述评;论文研究的基本思路、基本内容、研究方法、可能的创新;论文写作过程中将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困难;时间安排;资料收集情况及所参阅的重要文献。
②开题报告会的组织形式
开题报告由博士生导师组组织本学科和相关学科专家3-5人(至少3名博士生导师)组成博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指导小组,设组长一位(导师不得担任)。学位论文开题报告、撰写规范等管理办法以我校相关文件的具体规定为准。
③开题报告会的程序和要求,按学校有关规定执行
开题报告如果通过,就可填写《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书》指导小组意见,交所在培养学院存档。开题报告如未通过,指导小组提出修改意见,博士生在导师指导下根据指导小组意见进行修改,择期重新开题。
(3)文献综述要求
文献综述必须反映该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应当是在广泛收集和整理研究领域国内外学术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经分析研究,筛选相关信息总结归纳形成。综述不应是材料的罗列,而是真正阅读和收集原始研究文献,全面系统地就自身研究领域特定主题的已有研究成果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评价,为提出研究主题和开展研究作铺垫。
2.初稿与定稿
博士学位论文字数不得低于学校规定标准。博士学位论文体例严格按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院所制定的有关规定执行。
(1)初稿。导师要有书面的具体修改意见,博士生根据导师意见进行修改。经导师批阅的初稿、修改稿是考核博士生导师培养工作质量的重要依据之一,论文完成后必须全部交所在学院研究生教学秘书存档。
(2)定稿。定稿必须经导师审查签字同意后方可进入预答辩程序。
3.预答辩
预答辩的组成人员由校内外3-5位同行专家组成,主要目的是诊断论文可能存在的问题,以期进一步修改与完善论文,其程序与正式答辩相同。预答辩通过者,必须根据预答辩中指出的问题进行修改,方能进入正式答辩程序;凡未能进行及时修改或修改未能达标或预答辩未能通过者,不得进入正式答辩程序,视论文修改情况延迟半年或一年答辩。
预答辩结束后,应将修改后的博士学位论文交所在学院研究生教学秘书(具体份数由教学秘书通知)。
4.论文检测
博士学位论文的电子版必须由校内管理部门通过指定的论文检测系统进行论文不端行为系统检测,检测结果的使用按照学校相关规定执行。
5.双盲评审
双盲评审是指将评阅人姓名对研究生学位论文作者及其导师隐匿,且将研究生学位论文作者及其导师姓名对评阅人隐匿而进行的论文评审工作。博士学位论文全部实行双盲评审,双盲评审结果的使用按学校相关规定执行。双盲评审结果为合格后,方可安排该博士生参加正式答辩。
6.正式答辩
博士生完成规定课程学习,修满学分,通过论文开题报告审查、双盲评审、论文检测和预答辩,符合学校规定的条件者,可以申请正式答辩。
正式答辩的程序和要求按学校有关规定执行。正式答辩的组成人员由校内外5-7位同行专家组成,实行导师回避制并应有校外同行专家。
未通过答辩者,不能授予博士学位,须作延期半年答辩处理。答辩通过后,博士生应按照答辩委员们提出的修改意见进行完善,经答辩委员会主席审查合格后重新打印装订,并按规定时间交院研究生教学秘书存档。
7.申请答辩的时限规定
脱产学习和在职学习,由于各种原因不能按时答辩者,以及论文答辩未能通过者,可以申请延后答辩,但不得超过学校规定的最长时限,超过时限的答辩申请不得受理。
下半年答辩的博士生,以上程序相同,时间类推。
(二)规范性要求
博士学位论文的写作规范性要求,不仅仅体现在形式和内容的规范上,更重要的是研究方法的规范。
一篇规范的博士学位论文,应当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封面与扉页(论文题目和作者),封面用中文,扉页用中外文;版权页(论文独创性声明和论文使用授权声明);中文摘要和关键词;Abstract和Key words;目录(必要时,可加图目录或表目录);符号说明(必要时使用);正文;参考文献;在读期间科研成果;附录(必要时使用);致谢(可选)。
1.论文题目
论文题目应是以恰当、简明的词语反映论文中最重要内容的逻辑组合,一般不超过20个字。若简短题名不足以显示论文内容或反映出属于系列研究的性质,可通过副标题进行补充、延伸或限定。题目中应该避免使用不常见的缩略词、首字母缩写字、字符、代号和公式等。中外文题目应一致,即外文题目内容与中文题目在翻译的实质性内容上对应。
2.摘要
摘要应概括地反映出本论文的主要内容,包括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成果和结论,重点是本论文的创造性成果。摘要中不要出现图片、图表、表格或其他插图材料。摘要是一篇完整的短文,可以独立使用。
摘要力求语言精炼准确,博士学位论文摘要3000字左右。
关键词是为了便于文献索引和检索工作而从论文中选取出来用以表示全文主题内容信息的单词或术语。关键词在摘要内容后另起一行标明,一般3~6个,之间用“;”分开。
3.正文
正文是学位论文的主体和核心部分,学位论文必须有相当的信息量,论文字数不得低于学校要求。学位论文从导论(或绪论)开始,以结论或研究总结结束,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导论(或绪论),各具体章节,结论,注释、参考文献,附录。
(1)导论。本部分应包括选题的背景和意义、国内外文献综述、研究内容和方法、论文结构安排及可能的创新点等。导论独立存在,在目录与正文中均不作为论文的第一章。
(2)各具体章节。标注从第一章起,本部分是论文作者对主要研究内容进行理论论证和实证说明,是论文的核心。各章应结构合理、层次分明、数据可靠、文字简练、说理透彻、推理严谨、立论正确,避免使用口语化表述。
(3)结论
本部分是学位论文的总结,着重阐述作者的创造性工作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在本学术领域的地位、作用和意义,还可根据研究结论提出若干建议,亦可提出可进一步讨论和展望的问题,应明确、精练、完整、准确。
每一部分的格式应符合有关国际规范。例如,提出自己对某一问题的论点前必须先整理文献,归纳别人对这一问题已有的研究成果,引用他人的观点必须注明出处。博士学位论文的研究方法也需要力求规范。经济学的研究必须遵从社会科学研究的最基本原则,采用定性或定量、归纳或演绎等方法。
博士学位论文必须保持内在逻辑的一致和逻辑推论与经验事实的一致。在建立经济学的理论时,必须对所研究的问题和给定的条件有明确的定义,从前提到结论之间的推论必须合乎严格的形式逻辑规范。而且论文需要严格检验那些依据这个理论的逻辑推演产生的推论是否与所要解释的经验事实相一致。
博士学位论文必须符合理论假设的一致性。在研究同类问题时,坚持前后一贯的基本假设,这样研究才能更深入,研究出来的各种成果也才能构成一个系统。
(三)成果创新性要求
博士学位论文应是一篇在独立探索的基础上,依据现有知识做出原创性知识贡献的学术作品;这种贡献应当体现在对本专业领域中新的知识、新的理论和思想或新的研究方法的创新,也可以是某些理论在解决社会经济活动问题中新的应用。博士学位论文必须对现有知识体系有重要贡献或者为实践活动提供创新性视角,如对新现象的分析或对旧现象的新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