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由原中南财经大学经济研究所、经济学系和国民经济管理系合并重组而成,其起源可以追溯到我们学校的前身中原大学设立的四大学院之一的财经学院,学院历史底蕴深厚,人才培养体系齐全,经济学院的经济学科是我校历史最为悠久的学科之一,其中,政治经济学学科始建于1949年,是建国后国内同类学科中设立最早的学科点之一;在1953年全国的院系合并中,其荟萃了中南地区十余所大学经济学各领域师资和图书资料之精华,成为当时中南地区实力最强、规模最大的理论经济学学科点;也是中南地区最早获得理论经济学一级学科点的学院。70年来,先后在本学科点任教的国内知名学者有:马哲民、朱剑农、吴澄华、张寄涛、侯厚吉、赵德馨、夏兴园、苏少之、赵凌云、卢现祥、邹进文、朱延福等。经过几代人的辛勤耕耘,不断探求,经济学院取得了一批在国内、国际学术界形成重大影响的学术成果,逐渐凝练出自己的学科和专业特色,并在国内外占有重要的学术地位。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员工93人,其中教授29人(含博士生导师23人),副教授26人;其中,国家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4人,湖北省政府专项津贴专家4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5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行政教辅人员17人,具有博士学位教职工52人;有24人曾经或正在国外学习、进修或从事合作研究。
学院主要从事理论经济学的教学与科研活动。教学科研机构包括经济学系、国际经济学系和经济史学研究中心,设有6个教研室和经济研究所、生态文明与可持续经济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所。学院是中南地区最早获得理论经济学一级学科博士点授予权的单位,早在2000年就获得了该授予权;现有理论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拥有政治经济学、经济史、西方经济学、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经济思想史、世界经济等6个博士点和政治经济学、经济史、西方经济学、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经济思想史、世界经济、国际商务等7个硕士点。2002年,《政治经济学》被评为省部级重点学科;2003年,《经济史》被评为省部级重点学科;2007年,《经济史》被评为国家级重点(培育)学科。2004年,《政治经济学》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2005年,《微观经济学》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2007年,《经济学》被评为省级品牌专业并被遴选为国家级第一类特色专业;2008年,《国际经济学》(国家双语示范课程)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经济史》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2009年,《宏观经济学》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2007年,我院被教育部批准成为“经济学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我院“经济科学实验室”成为“国家级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一员。学院已具备从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各个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每年招收本科生300余名,博士生和硕士生近200名,广大毕业生在我国各级政府管理部门、教学研究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的各个领域,取得骄人的成绩,在海内外涌现一批杰出人物,正在为社会和谐发展做出贡献。
学院科研力量在全国高校研究机构中具有整体实力优势,开拓了一批在国内学术界居领先地位的研究方向,取得了一批在国内、国际学术界具有重大影响的学术成果。从1990年到2012年间,学院获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其中著作90余部,教材40余部,在国际学术刊物和境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28篇,在国内公开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3300余篇,其中在《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等权威刊物上发表论文130余篇。40余项科研成果通过了有关部门的鉴定,70余项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级及省部级奖励,70余篇学术论文入选国际学术研讨会及国家级学术会议。学院先后承担并完成了包括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和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在内的各类课题共130多项,其中国际合作课题和省部级以上课题90余项,各类课题经费总计820多万元,人均12万多元。
改革开放以来,学院教师广泛参与国际学术交流,先后派出30余名教师赴美国、英国、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十几个国家访问、讲学和进修。此外,学院还与国外多所大学建立了长期的学术研究合作关系。
学院各专业毕业生理论基础扎实,富于创新精神,有着广泛的适应能力,为经济理论教学、科研部门以及各类实际经济部门所欢迎。每年都有十多名优秀毕业生被推荐和考取北大、清华、人大、浙大等国内一流高校攻读硕士研究生;同时,每年都有优秀毕业生进入中央国家机关、中央企事业单位及地方政府任职。从毕业生的去向来看,除部分学生被推荐和考取研究生外,毕业生主要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特别是在与经济密切相关的行政机关、教研机构、公司从事经济工作。一次性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实际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呈稳步上升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