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学在职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内涵及其构成要素分析

关于培养模式的概念有多种表述,主要有以下几种:1994年,原国家教委全面启动和实施《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中,首次提出“培养模式”一词,但当时并未对这一新概念做出相应的解释和界定。1998年教育部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普通高校教学工作会议的主文件《关于深化教学改革,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高质量人才的意见》指出: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为学生构建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它从根本上规定了人才特征并集中地体现了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

教育部副部长周远清在这次会议的讲话中,对“人才培养模式”这一概念又作了简明扼要的阐述:所谓人才培养模式,实际上就是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和基本培养方式。龚怡祖教授在《论大学人才培养模式》中指出:“模式是位于经验和理论之间、目标和实践之间的那种知识系统。培养模式是以某种教育思想、教育理论为依托建立起来的既简约又完整的范型,可供学校教育工作者在人才培养活动中据以进行有序的实际操作,能够实现培养目标。它集中地体现了人才培养地合目的性、计划实施性、过程控制性、质量保障性等一整套方法论体系;是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得以发生联系和相互转化的桥梁与媒介。”有观点认为:所谓人才培养模式,是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采取的培养过程的构造样式和运行方式,主要包括专业设置、课程模式、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等构成要素。

还有观点认为培养模式是教育思想、教育观念、课程体系、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教学资源、教学管理体制、教学环境等方面按一定规律有机结合的一种整体教学活动,是根据一定的教育理论、教育思想形成的教育本质的反映。还有观点认为,所谓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实施人才教育的过程的总和,它由培养目标、培养制度、培养过程、培养评价四个方面组成。培养目标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是人才培养模式其余要素运行的基石和指导;人才培养制度由基本制度,组合制度和日常教学管理制度构成;人才培养过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人才培养评价是人才培养模式的运行机制,对培养目标、制度和过程实施监控,并最终为前几种因素的优化提供基础。

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文意在借鉴这些定义,根据需要提出科学的总结与概括,在这里不对这些表述进行评说。借鉴以上各种观点的表述,依据一般“模式”概念的原理,笔者认为,所谓人才培养模式,就是在一定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教育主体为实现培养目标而形成的关于人才培养活动的实践规范和运行方式,它以培养目标为导向,以培养内容为依托,以培养方法为具体实现形式,是作用于受教育者整个培养过程各要素的集合,是介于办学模式和教学模式之间的一个概念,是教育理论的具体化,教育经验的抽象化。它涉及培养目标、培养计划、课程设置、教育环境及教育评价等要素。

上一篇: 会计学在职硕士研究生创新培养模式的含义

下一篇:会计学在职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意义分析

在职研究生

常见问题

更多
全国在职研究生报名咨询电话

400-188-0979

快捷报名

更多
错误提示在这
错误提示在这
错误提示在这
提交信息
提交成功显示

热门简章

更多